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筝派在已经走过的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成就,古老的筝艺在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浙江筝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河南筝派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加上一批影响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得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河南筝的演奏曲目包括以"河南板头曲"为主的传统曲目,以及以地方戏曲等素材改编创作的筝曲,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  相似文献   

3.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山东筝派与浙江筝派在历史渊源、音乐的演变、旋律的节奏风格各有其鲜明的特点、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筝艺术吸纳了许多地方音乐形式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筝派,成为了八大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流派之一.本文试图从山东筝的历史成因、演奏技巧及代表人物等多个方面对山东筝派的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宋曼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58-159
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发展比较广泛,流传到各地并与当地音乐融合,因此,古筝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6.
易璇 《考试周刊》2009,(11):56-57
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本文对河南筝派的历史渊源、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进行了浅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赵丽 《考试周刊》2011,(69):32-33
古筝艺术流派纷呈多样,有着差异性很大的鲜明艺术个性。河南筝风格以浑厚纯朴见长,明朗粗犷,活泼高亢,富有地方韵味。本文从乐曲《闹元宵》的演奏艺术来分析河南筝派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9.
刘艺 《文教资料》2012,(11):79-8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受地域间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歌谣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本文立足传统,依托区域文化的研究,使河南筝与山东筝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从文化入手,可更好地理解筝乐特性、把握筝乐的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是在怎样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下成长发展的,从而对河南、山东传统筝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浙派的研究情况,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及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三个方面,总结至今在浙派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是纳兰词的精华部分,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纳兰爱情词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善于运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注重从对象入手描写等艺术特色。纳兰特殊的生活环境,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漂泊不定的仕途生涯等都是形成这些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扬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推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主张“师法自然”、不泥古法。其领异标新、自立门户、作主子文章、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其书画的方方面面,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作为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师格林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格林卡的创作天赋和多方面才能。格林卡的作品包罗万象,综合运用魔幻现实的想象、史诗般的抒情、喜剧性的幽默等艺术手段,宣扬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崇高的英雄气概,标志着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形成。格林卡在创作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找到打开人们心底的神秘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生动地描写了20世纪美国生活画面,刻画了美国青年克莱德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和毒害青少年的本质。《美国的悲剧》通过艺术手法展示主题,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体现新时代浙江人内在精神的浙江精神或浙江人精神,与深远悠久的浙东学术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浙东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浙江精神中,“讲求实效”是价值的直接目标;“勇于创新”是价值的实现手段;“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价值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价值的动力源。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了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并论证了浙东学术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契合点,指出:“先行者继续先行”应以浙江精神为动力,浙江精神须以浙东学术来涵养。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新的精神动力,推进浙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后四首歌》不仅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从尘世中得到解脱、净化,具有高度哲理性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与以往的德国艺术歌曲不同,作曲家将人声器乐化,因此在演唱上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文章从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演唱者较好地把握作品,对声乐教学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世纪形成的伊斯兰建筑以伊斯兰教为基础,随各个伊斯兰国家历史文化而发展,其丰富多姿、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突出地显现出阿拉伯民族性和其他世界性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特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据特殊地位,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