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卷 《初中生》2010,(9):34-39
借“名师讲堂”做本次策划,其初衷始于一次偶然所得。 一天。去一朋友家玩,来开门的朋友将一根手指竖立于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我感到奇怪,待蹑手蹑脚走进朋友书房,才得知,是他读初二的儿子在看书。原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我的老师》的作文,儿子回来嚷嚷不知怎么写,当爸爸的找了好几篇同题文章要儿子看。这不,儿子正看着呢。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撰文说,总理在与她们几个谈话时,曾表示退休后要写一篇长篇自传体小说《房》,并且还要去演戏。她在1957年2月21日写给爸爸的信中,记载了这件真实往事:在谈话中,他(周恩来)说他发奋读《家》。已读了36页了!大家都笑了。他发奋读只读了36页,他的时间太少呀!他准备先读巴金的原著,再读剧本。伯伯很爱好艺术,他看了《家》电影,说:“演三少爷的就是过去演连长的,他没有生活。我要去演觉新,也要比他演得好。”(这时七妈提出说:“让周同宇去演觉新才好呢,一定好。”)他又说:“以后我要退休了,我就去演戏,谁说总理退休不能演…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6)
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大家的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1927年赴法国求学之前,他曾辗转于南京、上海等地,并且已经接触过诗歌、散文及译著等多种文学样式了。1928年10月,巴金在法国马赛等船回国的时候,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描写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的文学构思突然清晰起来,这就是现代文学作品经典之一的《家》的最初萌动。此后,巴金的文坛地位节节上升,他不仅相继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寒夜》等小说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巴金《家》、《憩园》、《寒夜》这三部作品的阅读,发现它们的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做“梦”,而且作者也花了大量篇幅来写“梦”.那么,“梦”在文本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作家为何要写“梦”,这就不得不引起好奇、遐想和深思,进而去揭开它真实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巴金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文学现代性表达上呈现出两副面孔,以《憩园》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同样表现异化,如果说巴金以精神抵抗财富,批判了封建大家庭对个体的控制和对人性的腐蚀,急欲让主人公走出来,那么张爱玲则让精神屈从生活,顺应了梁家的人格异化,静观主人公走进去;如果说杨梦痴陷入无地自由的困境,那葛薇龙则显示出逃避自由的倾向;如果以"五四"新文学传统为参照,那么可以看到,巴金在《憩园》中依然恪守着个人本位取代家族本位的启蒙现代性,而张爱玲则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显示出新的方向,选择放弃个人自由,加入资本主义式的利益交换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 ,在同是四川作家的郭沫若、沙汀、李人等作家中 ,出身于封建大家庭而又成为“文坛巨子”的巴金 ,可说是最关注和表现家族式家庭亲情的一位作家了。巴金曾经说到 ,他对于自己的作品 ,最喜欢的是《家》、《春》、《秋》 ,还有《憩园》和《寒祖》。这些以家族和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写作的时间下限于 194 6年 ,可见巴金这位世纪老人至少有半个世纪沉浸在家庭亲情的题材中。而对于他的生活 ,这种亲情更是贯穿在始终的。在处理这些题材对待这种生活时 ,他时时充满着矛盾 ,经受着“挖心”的痛苦。如爱与恨的矛盾 ,对家庭罪恶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历来对巴金小说《憩园》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现代知识者反封建的意义上。事实上,小说文体中叙述者以三种行为状态来完成叙事,从而导出小说文本潜在的三则故事。它们启示知识者开始反省原先的反封建的启蒙意向,为进一步认识巴金40年代创作的意义,全面理解20世纪前半味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巴金后期代表作<憩园>中的寒儿是最受作者偏爱的人物,作为配角,他影响并改变了整部小说的风格,足以说明他是理解全书的一个关键,然而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在这一人物身上,巴金投下了自己童年的记忆和身影,并开始了过往经历的反思,体现了中年巴金的心态变化和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巴金创作的《憩园》是以文学的方式对那些曾经帮助、关心过作者自己的众多女性的一次纪念,正是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巴金终于完成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其在"我控诉"的创作信条下多了一个"我同情"的创作宗旨,而"控诉"和"同情"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情感交织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憩园》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令人费解的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10.
巴金创作的《憩园》是以文学的方式对那些曾经帮助、关心过作者自己的众多女性的一次纪念,正是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巴金终于完成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其在"我控诉"的创作信条下多了一个"我同情"的创作宗旨,而"控诉"和"同情"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情感交织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憩园》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令人费解的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11.
巴金小说《憩园》交错展示了杨、姚两家的悲剧故事,揭示出家庭的溺爱和误导是导致青少年走向堕落乃至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文中也刻画了几个做人的典范和道德的楷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百出的今天,《憩园》则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憩园》是巴金风格转变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化性,艺术性。本文分析解剖了《憩园》的布局结构行文线索,对关键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意境的营造,以及其深刻的思想价值,探讨文学经典的要素成因,从中窥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从《灭亡》开始,巴金中篇小说就对中国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作了继承和弘扬.巴金中篇小说长于人物精神世界刻画,着力描写青年人的反抗和斗争,善于营造情感氛围,使小说在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等方面形成特点及有了创新.《憩园》的艺术手法更臻于娴熟,表现在:主题深刻而独到;环境描写诗意盎然,生活体验蕴蓄表达;采用视角转换、复调的手法,使叙事结构细致绵密.  相似文献   

15.
一鲁迅接受金心异(钱玄同)的“劝驾”,为《新青年》写小说,其间的经过见于《呐喊》的《自序》;后来他又叙及为什么是写小说而不是以论文、翻译文字交卷,则归因于小说创作有所“仰仗”、有所“准备”。这情形,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  相似文献   

16.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这是巴金用泪水写在托尔斯泰的《复活》这部小说扉页上的一句话。但,巴金,一个不肯向悲剧低头的人,却以一部“激流三部曲”来证明生活激流的动荡不息。既然动荡,就没有停止的那一时;既然不息,就没有结局的那一刻。搏斗,是激流的主使者。当巴金还是一个正处于青春热血之中的年轻人时,他曾在“激流三部曲”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创作中,家园意识是永恒的主题,许多优秀的文学都反映出这样的主题,像巴金的《憩园》、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鲁迅创作《阿Q正传》,旨在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但从这篇小说中,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个身无所依、四处飘泊、无所归属的阿Q,依然看到了一个在现实世界和灵魂深处无家可归的个体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的三部典型的家族小说,从《家》到《寒夜》,作为物质外壳的"家"在巴金的笔下逐步瓦解,但是精神的家园却在这片瓦解的废墟上开出现代的花朵,"家"的结构变迁,家中主人的更替,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家的精神内质变化都向我们展示出激流动荡中"家"的摇落,思想解放中"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憩园》是巴金所有小说中意义最为复杂的本之一。从人生意义上说,它所表现的是一个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人到中年时,对家园、婚姻、事业、生活出路等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本通过细致的本分析,并将其与20年代中期鲁迅的有关作品进行对照,为进一步认识巴金40年代创作的意义,全面理解20世纪前半叶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提供了新的角度与证明。  相似文献   

20.
<正>向他人,特别是向我们最亲近的人,无任何附带条件地提供我们的爱,这有多么重要呢?海明威曾写过一篇凄美的短篇小说《世界的首都》。他在小说里讲述了一位西班牙父亲想与离家出走到马德里的儿子和解的故事。为了找到儿子,他在《厄尔尼诺自由报》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帕科,请于星期二正午来蒙大拿酒店见我。一切都可以原谅。爱你的爸爸。"在西班牙,帕科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这位父亲来到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