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民生新闻的表面化、同质化倾向却越来越严重,电视新闻也出现了正面和负面报道楚河汉界的两极趋势。本篇论文从具体事例出发,阐述了记者应该从相关政策中找寻民生新闻的切入点,关注举措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扩大民生新闻的选材面。更重要的是要使民生新闻真正做到为党和政府帮忙而不添乱,为百姓代言而不挑拨是非,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针的实施,民生新闻便成为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各类媒体都把民生新闻作为版口、栏目或专题浓墨重彩加以报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似乎演变得有些走味,一些低级趣味、庸俗类新闻也被纳入报道范围,并使之模式化、负面化,这值得引起媒体的重视。要在反思问题之后,真正使民生新闻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江礼贤 《视听》2016,(7):8-9
民生新闻纪录化,指在民生新闻中运用纪录片手法进行创作。当前,纪录化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手法被越来越多运用到民生新闻中,成为民生新闻创作的一个新趋势。本文阐述在民生新闻中如何进行纪录化创作,从而有效提升民生新闻的真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为民生新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进入激烈竞争态势的今天,民生新闻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这一块已然成为业界竞争的不二利器。尤其是近两三年,无论是在电视、广播还是报纸、网络,民生新闻在传媒市场风生水起,全方位扩散。这种超常态的发展引起了从业人士和新闻学界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发现,民生新闻在抢占新闻份额高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例如:同城同质使得新闻愈发低端化、缺乏深度流于低俗、过分遵循市场需求而偏离民生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涂培胜 《中国传媒科技》2014,(8):119-119,126
民生新闻一出现就占据很高的收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主要存在内容琐碎化,新闻价值含量低,报道止于浅层表现,缺乏深度,负面报道过多,缺乏正能量等。从四个方面介绍民生新闻如何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但一些城市电视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出现了民生新闻不健康的低俗、媚俗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规避或减少负面效果,达到民生新闻传播正面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薛蕾 《新闻通讯》2012,(2):60-61
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在民生话题热度居高的当下.依旧是很多媒体人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和省级大报,到《无锡日报》等各地方党报,都出现了做“大民生”新闻的趋势,各级党报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民生视角,传统的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等主流新闻板块都在花大力气发掘自身题材中的民生元素,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民生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的民生新闻板块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淹没在诸多新闻板块民生化的大潮中。逐渐失去特色,越来越边缘化;另一种就是坚持自身的报道方向,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流影响力。近年来,无锡日报坚持了后一种选择,在“大民生”的新闻趋势中,坚持塑造民生新闻独特的表达体系.反映不同于其他新闻板块的民生诉求,以民生新闻特有的竞争力打造主流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倡导民生视角、表达百姓话语、体现民生关怀的民生新闻,曾经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媒体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利器。随之而来的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和提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引导水平是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生新闻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出现“井喷”,导致各台收视率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在同一城市、同一时段出现多档民生新闻类节目,“同室操戈”愈演愈烈。诚然,民生新闻开播伊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但是,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催我们深思,令我们警醒。如:无序的同质化,过于粗俗化、市井化,题材狭窄琐碎,越位审判,过分强调娱乐功能,一味追求负面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0.
杨旭 《新闻传播》2012,(2):90-91
民生新闻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处于一个质和量的瓶颈区。有业内专家用"五只鸡"来形容当今民生新闻栏目的市井化,就是"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和一地鸡毛"。这也给民生新闻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我认为,对于民生新闻来讲,内容固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形式也是举足轻重的另一部分。民生新闻要想取胜,要想立足,必须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别具一格。这也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优势之一——形式上没有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以各种形式抓住观众,怎么好看怎么来——当然,这一切还有一个度和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论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是民生新闻主张平民化的同时又要固守新闻本位,既要重视本土化又要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既要关注人文关怀又要警惕过多的负面报导误导受众,强调接近性又要防止媚俗化,强调舆论监督又要防止滥权越位,重视“三位一体”又要防范过度的商业化。总之,我们在繁荣民生新闻的同时要不断地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董修敬 《新闻传播》2009,(6):119-119
把新闻内容当作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但是.在业界众多呼声中都提出新闻故事化的之际,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又如何把故事化的新闻升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呢?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对如何提升“新闻故事化”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越来越多地闪现"黄色新闻"。本文通过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这种黄色化倾向进行解析,从而为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照 《新闻前哨》2012,(10):94-94
一、民生新闻提升的背景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大放异彩,各大电视媒体竞相开设民生新闻栏目,仅江苏卫视就先后开设了《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民生节目。此外,热播的还有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广西卫视的《新闻在线》等。这些民生新闻频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收视需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然而,在热播背后民生新闻的“媚俗化、低品位、琐碎化”也开始被人诟病。普通民众对民生新闻过分报道一些“芝麻小事”,过度批评一些负面事件开始不满,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不似刚开播时热情。在这种情形下,民生新闻开始寻求更适合的发展道路,把报道视野放大放远,注重报道题材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深刻化以及报道手法的多样化,同时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力争为社会民众构建一个公开化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刘湖边 《新闻前哨》2006,(10):66-66
舆论引导不等于舆论监督也不等于批评与曝光。目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丰富性。有学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开启《南京零距离》2004年1月20日-26日的新闻进行了统计,在170条新闻中,政治新闻只有5条,负面和批评新闻多达93条。是否只有负面与批评性新闻才代表着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泛滥化、媚俗化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当前民生新闻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提出对策,既保障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题材如何,既涉及到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观众的接受度和收视率,也关系到舆论导向,还决定着能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市井琐事和负面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记者编辑要从三个维度去面对报道题材,即:根据新闻价值选择题材、按照舆论导向把握题材、顺应传播规律处理题材,以保持电视民生新闻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来努力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是从平民化角度出发,采写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强调平民化与本土化,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的双重性质。当代民生新闻存在题材狭窄、信息负面;形式雷同、竞争同质;媒介霸权、自我认同等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是媒体所必须考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至今十二年间,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越来越呈现一种大民生新闻的气象。这种大民生新闻脱离了早期小民生新闻侧重于展现家长里短、邻里关系式的现象,更多的以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民生,以微观的方法来解读民生。应该看到,尽管大民生新闻化的趋势已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但是一些地方台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仍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解读了民生温度的理念与内涵,指出现阶段民生新闻存在的庸俗化倾向严重、负面报道关注过度、策划与报道深度不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民生新闻中提升民生温度感知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