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国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代表”包念深刻的内涵,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1年高考《考试说明》两文的“写作项”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发展等级”的要求有一个显著变化:由“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变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显然,由“深刻透彻”变为“深刻”,对立意不再苛求“透彻”,突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即可,这更接近广大考生的写作实际。由“生动形象”变为“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真正拓宽了考生写作的空间,使“文体自选”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改变了写好议论文也难拿高分的局面。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忽…  相似文献   

3.
“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它要求文章有丰富的情感和开阔的视野,富含厚实的思想和文化沉淀,能启迪人生,塑造心灵。  相似文献   

4.
建构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的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对发展内涵又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回忆校园往事,有些事已经淡忘,而有些事却让人念念不忘。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德育也有“肤浅”与“深刻”之别。肤浅的德育,仅有德育的躯壳,而无德育的灵魂;很少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让学生产生道德期待和道德追求。“深刻德育”是一种能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深刻而恒远影响的德育形式,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情感,旨在挖掘和彰显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使学生体验人类心灵的博大。  相似文献   

6.
“诚明”之境是儒者“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是儒者的安身立命之地。“存在”的“澄明”为“此在”的人生追求,亦为“此在”的“无何有之乡”。两种不同人生境界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并且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啃老”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却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啃老”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努力,需要政策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主要受屠格涅夫的影响,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二者间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共鸣,他们笔下的“零余者”与“多余人”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收录了《清稗类钞》中的两则古文,其一为《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该文简短浅显,以诚信为主题,意蕴深刻,有较为深刻的人文价值,很适合刚接触古文的初中学生学习。文中把“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中“知我”的解释为“把我当知己”。显然是把“知”解释为“知己”,再活用为动词“当做知己”。  相似文献   

11.
夏雨娟 《上海教育》2004,(7S):32-32
在社会转型期,“凝聚力工程”如何有新发展,是学校党组织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提高党支部“四个力”的工作机制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米立公 《教育》2006,(8):60-60
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澳大利亚的儿童教育有两点给人印象深刻:一是“心狠”,体现在不娇养孩子身体;二是“宽容”,用来培养孩子人格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重义轻利”是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思想,贵“义”思想的确立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是儒家“仁”的思想的延伸。“重义轻利”思想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认识它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捉奸举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源。现实生活中,“捉奸举证”已成为许多人无奈的选择。笔者以为,“捉奸举证”法律依据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违背了社会道德准则,是弊大于利。所以,应予禁止。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产生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理解有极其深刻、独到之处。与传统理解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走近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也有远离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有这么一条:“文句有意蕴”。“意蕴”指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蕴”的解释是:“内在的意义;含义”。那么“文句有意蕴”就是要求文句富于内涵,有概括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表达上要形象而深刻,言简意赅。什么样的语言才有意蕴呢?  相似文献   

17.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语言有明确要求,“基础等级”提出章要“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发展等级”则强调,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要“有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有意蕴”,要“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系列讲座”中有两组发人深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发挥它的优势?数学教师首先应对其有深刻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有意蕴”是《考试大纲》“发展等级”里对语言提出的高要求,就是要求作文的语言不要过分浅显直白.让人一眼看到底,无味可嚼,而是要含蓄蕴藉,精辟有力,警策人心。读后让人掩卷沉思,口齿留香。但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和思维密切相关,唯有思想深刻凝重,才能达到“文句有意蕴”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