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文化和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但两者又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学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的发展、壮大也需要文学新变的支持。文章试从这一角度 ,对文化和文学这种包蕴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禅与诗从六朝开始即紧密关联。禅与唐诗合流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现象,禅对唐诗发展影响至深。本文先简论禅与诗之关系,后以历时性角度对重要诗人诗作进行浅析,希图对唐诗能有更深层的晓悟。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诗中"寒食"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寒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直接继承了先唐诗歌中感伤忧愁、忧生嗟世的意蕴,但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唐诗中的寒食在意义上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大致可包括五种不同的情感意蕴,即:别思怀人、哀亡悼死、隐情逸志、时世感慨及含媚嘉悦,这对后世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另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承认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本文认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概念的理解不一。本文在梳理了上述概念之后,认为“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是互为因果的,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唐初科举考试中“识文律”的评分标准促进了律诗的形成与定型,加速了有唐一代诗歌审美规范的转换;在后一阶段,则是唐诗的发展使“诗赋取士”成为定式,并最终形成后代无法企及的诗国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7.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8.
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上,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精华,而唐诗的美也正是通过种种的文化意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唐诗英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唐诗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药”在唐诗中大量出现,与唐人生活和创作密切相关。对生命的极度关注,导致唐人发现了药的诸多现实功能;而对药的热衷,则使唐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越前人。唐人把诗笔深入到从采药、洗药、炼药到卖药、服药、行药的各个细节,更将药园视作娱养情志的所在和优雅诗思的源泉,从而出入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自如地挥洒多彩的性格和情趣。于是,唐诗中涌现出大量与药相关的词汇、形象和主题,并由此影响到唐诗的风貌。可以说,药园与药既是唐人的生活后院,也是唐人的精神后院。  相似文献   

10.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唐诗英译也有百年历史。本文比较研究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翻译,表明在唐诗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唐诗的意美是译诗三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对如何才能达到意美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也是唐宋词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世人有”唐诗宋词”之说。事实上,从词的产生年代而言,其前身应该称为唐词。唐词至少分两个层面,或者说,它是至少沿着两条平行的道路前进的,最后殊途同归。第一条道路是清商乐与“胡夷、里巷之曲”结合所产生的宴乐。第二条道路是唐诗绝句以及七言歌行在演唱过程中泛声实词化而形成的诗乐合一形式。第二条道路又分两个方向:一是选取唐诗绝句加以演唱;二是选取唐代七言歌行加以演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啸与盛唐诗     
早在先秦文献中,我们就已经发现啸的踪迹。魏晋时期,啸最兴盛。随着历史的发展,啸逐渐成为一个典型意象出现在诗歌当中。考查啸的历史源流,可以揭示盛唐诗歌中啸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一个音乐盛行的时代,唐诗对当时各种精妙的音乐作了大量出色描写。本文以借鉴唐诗创作法式为旨归,从音乐表现的角度切入,以涉及音乐的唐诗名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唐诗在音乐描写上的成功经验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诗歌中颜色词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喻体取向的差异也不大,但是这些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其使用频率、搭配、引申词以及其喻体的意义都是不同的。通过对英汉诗歌中颜色词的收集、展现与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英汉诗歌各自的的文化特点,从而更深层次地领略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的柘枝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枝舞来源于唐代西域石国,即今新疆塔什干地区。以唐诗为依据,说明柘枝舞在唐代的宫廷、官府以及上层社会的家庭普遍受到欢迎,并论述了柘枝舞演员的服饰与演出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三绝”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忠贞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本文从唐诗中撷取有关咏写诸葛亮的诗篇,探析唐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