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特别是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泼墨山水,顾名思义,是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墨山水画创作,可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既是山水画技能训练的研习方式,同时又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研究山水画写生的特殊性及其规律,从写生中探求表现形式、笔墨语言、个人风格和培养艺术情感,是山水画艺术教学改革与造就山水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靳琳  王祺 《华章》2011,(17)
山水画是中国画发展史上最为突出的绘画题材,其艺术形式美感卓越.本文根据山水画发展时代为线索,分析南宋、元代、明代三个时期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的山水画注重“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张大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仿古期、渐变期和创新期。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充分地表现出张大干先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家山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李可染先生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李可染的山水画生机勃勃,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李可染先生为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亮、重、满、黑的新画风,所以说,无论是从吸收外来绘画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李可染先生的中国山水画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山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建构了独到的绘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把山水画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尤其对两宋山水画创作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荆浩《笔记法》及其绘画创作为北方山水画代表,试图从理论认识、技法演化和创作实践诸方面探析五代山水画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高校山水画课程是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中,临摹与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山水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好山水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责任.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正确实施,教育学生审视传统、继承精髓,把握山水画创作技法,研究山水画理论,培育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南宋山水画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山水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北宋至南宋审美风格的转折,一方面是源于画家对江南小景的艺术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造成的,同时更与当时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南宋院体山水画都与文人山水画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画风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山水画的程式造型和审美意象往往来源于古典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华,它们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建筑工程图样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山水画的程式化发展,建筑形制带来的人文精神与实用观念使山水画庞大而丰厚的审美体系得到完善,对于深入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求真”是徐悲鸿风景油画的内在创作观。这与他的学画经历和受教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选景与造型上的真实;其二,艺术创作出发点上的真感;其三,真意与真情;其四,真诚。徐悲鸿风景油画的“求真”创作观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12.
许钦文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越文化底蕴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文化精神积淀的承传和越地域文化景观的展现使许钦文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形成独具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徐訚人生诗化过程的心理分析及其诗风特征的赏评,充分展现了诗人的人格、情趣和精神境界。并对徐阎以生命入诗,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纵情山水慰平生的精神,予以极高肯定。  相似文献   

14.
徐复观先生探讨中国艺术精神以道家尤其是庄子为精髓和根本,认为这种纯艺术精神最终落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上。徐氏在中国艺术精神之落实所得的“偏”,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主体挖掘所呈现的“全”,不能相圆融,因而出现阐释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郦道元全面清理并继承了前人有关山水审美的成果,在理论上肯定了山水审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第二,酃道元不是孤立地描写山水,而是将其放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加以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往往有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第三,《水经注》记山水简练传神,风格清新,深得山水之神韵,直接导启了柳宗元和徐霞客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16.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宋代徐兢所撰的一本出访高丽的见闻录。《图经》以实地见闻,全面记述了王氏高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山川、人物、礼仪、宗教、物产、习俗等,徐兢还以亲身经历,详细记载了航海路线及日程,以及船队的组织、航舶装备和航海技术、航海路线,是研究高丽史、宋丽关系史、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著作。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的不同,后人对徐兢的生平、家世了解有误。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年迈耄耋之年的黄纯尧先生,德高望重,才气过人,是一位桃李盈门的美术教育家、知识渊博的绘画史论家、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大家。黄纯尧先生得其师徐悲鸿、傅抱石两位大师之真传,而有很大的创造发展,其人品和画品之高,在现代中国山水画史上必留下辉煌的一页,列为山水画大家是当之无愧的,并且还是一位胜人一筹的学者型山水画大家。  相似文献   

18.
杨慎与徐霞客是中晚明时期游历滇云的两个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对云南自然地貌、山川河流、社会风俗、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记载,为我们探寻明代以来云南的自然社会变迁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较早入滇的杨慎,影响着后来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虽然是截然不同的游历风格,但徐霞客的考察中多处追寻着杨慎的足迹。昆明作为明代云南省府,是他们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以游昆为切入点,探析二人游历的差异以及他们对昆明的功绩。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马融西方解剖学方法于传统笔墨之中,使"骨法用笔"得到了"科学性"的体现。群马图——《春山十骏》以长卷的形式打破了常规动物题材画的格局,画中配以山水草木,以坡地和层层远去的山头作为主体对象的背景,使画面极具纵深感。十匹骏马的动态神情生动有趣,布局精巧,独具匠心,从画面布局形式到情趣意境,都是在徐悲鸿的作品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2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竹部汉字145个,这些竹部汉字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用、娱等几个方面,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论文透过《说文解字》里的竹,来探寻中国古人们"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