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了事,毫无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写作指导变得容易,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趣、简单?本学期,一节难忘的作文课,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活贫乏说”,是一种在语文界颇有代表性的写作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基于如下的基本假设: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生活的贫乏。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有了下一步的推论:要解决写作的困难,就必须在“充实生活”上下工夫。其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是:写作课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的第一步,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写作知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形成学生们各自的写作特点是学生写作成熟的最显著的标志。教师要从激趣入手,一步一步教学生们学会写作文,并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神圣的写作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4.
陈敏 《中国教师》2013,(22):49-50
在作文教学中,想要学生学会写作,就要弄清作文的"源头活水",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通过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从学生出发,旨在探寻作文写作的奥秘。作文要有活力,就得有"源头"。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笔者从三方面探讨寻找作文源头活水的策略。一、关注生活重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人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人生阅历是写作的源头,而这一源头一靠生活积累,二靠阅读滋养,三靠社会实践。生活和阅读能够将丰富多彩的写作材料以信息的形式储藏在作者的大脑仓库中,供需要时随时提取。这些主体储备的“内在图式”,构成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所以,写作指导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积极生活、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6.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培育写作情感是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真实表达的第一步。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写作情感的培育,在观察生活中孕育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读写结合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丰富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写作情感,在数奖并举中巩固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第一步,“演一演,再演一演”。这是创设写作情境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学生才会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一上课,我慌慌张张地走进教室,一边嘟嘟囔囔的说:…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素材,没有思路等问题,还存在写作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没有吸引力没有效率等弊端。教师要根据新课标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一步一步地改善目前教师逼迫学生写,学生应付了事,教师不批改指导的写作教学现状,建立一种和谐的写作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习惯,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这样为学生作文提供写作的源泉,教师也要多进行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步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写作教学是高中写作教学的基石,初中写作学习的成功将极大地促进高中写作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学生的写作学习。本文探讨初高中写作教学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通过这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适当的方法和支架,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升能力,并逐渐发现和解决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学好语文的必要一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作文以书面表达为重要形式。当学生一提起作文,就会叫苦连天,问其究竟答案无非是"没有兴趣,害怕,无话可说,写不出来……"可见,缺乏写作兴趣,已成为孩子进行写作练习的一只凶猛的拦路虎。这该如何是好?1体验、感受生活情趣,消除作文乏味感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文学家的座右铭。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在于介绍随堂写作、引导写作观察、评改写作练习的作文教学三策略,论述了教师如何将三年级学生写作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学习课文、写作训练、点评作文这一完整的课堂写作练习过程,一步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段落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做到写作时下笔有话说,这样的写作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也能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作为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和写作。当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它在提升生活品味的同时.必然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因为写作过程本身就是思考过程。教师的写作可能是教育叙事和课例研究,表达着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探索;也可能是教育教学中的一步步脚印,表达着教师与学生及文本之间的那一片片真情实意:还可能是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表达着人生的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这是常识,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新课标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并把它视为"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说明"观  相似文献   

16.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切忌不可着急,写作的练习是一个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一步步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才能逐渐提高写作成绩。本文就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银兰花 《课外阅读》2011,(7):286-287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到头疼的是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干脆走捷径,抄袭算了。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写作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这就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开始,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情特点,重视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文本内容,拓展思维的空间,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说故事、写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学生害怕甚至厌恶写作,书面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为什么不少中学生害怕写作,对写作不感兴趣呢?一方面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整天被禁锢在教室里、书本上,缺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缺少与他人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激活写作的课堂。鉴于此,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呼吸到现实生活的新鲜空气,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起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使学生由惧怕写作转向亲近写作,由不会写作走向善于写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通过阅读鉴赏、话题讨论、片段写作的"三步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的水喝."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的内容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所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是写作教学的基石,也是写作指导的第一步."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语言;体验生活,丰富素材;能读会听,引来源头活水,让学生的习作更精彩. 一、读——引来文思之水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指导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阅读,体验生活,为学生的写作解决"源"的问题,开好沟,修好渠,引来文思之水.讲读教学是丰富知识的主要源头,而阅读教学则是开阔文学视野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