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士人特别是宋代文人处于宋朝这样一个生命意识高扬的时代,他们的生命存在经历着多方面的考验:出世与入世的抉择,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在这种独特的隐逸生存体验下,作为创作主体的词人一方面经历着人生的坎坷与无奈,另一方面他们的生命境界也由此得以深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史实的挖掘、对作品的解读来探究隐逸词人独特而厚重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文学中,隐逸文学一直有着它独特的神韵和内涵.宋代隐逸词表现出了宋代士人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对于自然景致的亲近,对于丑恶现实的消解,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理性地看,宋代隐逸词或者是士人在政治参与意识受挫后的无奈的变通,面对险恶官场而作出的策略性自我保全;或者是遭受打击排抑后的自我安慰;或者是凭借对山水林泉的亲近,实现自我心灵的安顿和对世俗的超越.这些隐逸词,表面上淡泊雅致、旷达超脱,实则表达出词人们忧国伤时及个人身世感慨的丰富内涵,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一、主客同一的古典主体间性的思想.而现代美学的基础是主体间性的思想,强调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的沟通融合,通过对人类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审美是主体间性活动,是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去看待生存本真的意义,去感悟生存的自由,去体验超越的境界.通过建立"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进一步探析当代人的审美理想,超越生存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福柯终其一生都在以理论和亲身的实践来实现超越的存在。他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以及道德规范、知识论述对人的主体性的权威形象的建构都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让人们看到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阴谋事件,让我们清楚自己的存在到底偏离真实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福柯终其一生都在以理论和亲身的实践来实现超越的存在。他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以及道德规范、知识论述对人的主体性的权威形象的建构都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让人们看到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阴谋事件,让我们清楚自己的存在到底偏离真实有多远。  相似文献   

6.
因为道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在表现为现实存在的同时,又面对未来进行超越,与此相应,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现实,但另一方面又要帮助人们不断地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因为道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在表现为现实存在的同时,又面对未来进行超越,与此相应,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现实,但另一方面又要帮助人们不断地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宋代隐逸词所表现出的对自然清景的孜孜以求,对现实处境的有意丑化,清迥绝俗的人格形象,澹泊空灵的美学风格,浓厚的理趣色彩和谐俗趋向,构成了其独具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9.
生存是人类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的生存必然包含有现实性和超越性两种维度,即生存是不断对现实生存状态超越的过程.这种超越不仅是经验性超越,即实践活动对自然规律和现有的物质精神成果的超越,更主要的是超验性超越,即对人存在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超验性意义的建构,也就是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中关于人性生存形式的分析综述,表现沈从文为了寻求人类生存的真谛而进行的艰难的心灵探索与超越性回归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整个一部宋遗民词史,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民族以及个人的痛苦灵魂,充满着极度沉痛的人生忧郁与历史悲哀,情真语苦地记录了词人们在悲惨的人生境遇中痛苦的生命体验与寻求解脱的心灵,导致宋遗民词在审美理想上具有沉郁深厚的特点。本文试考察宋遗民词中极富悲剧性生命体验的思想内涵。以透视宋遗民词中人生情趣与观照方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宋遗民词人隐逸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遗民词人 ,是宋词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 ,本文从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 ,对其中的隐逸词进行考察 ,结合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分析 ,探求宋遗民词人的心奥 ,试图为宋末元初遗民群体中隐逸词的特点找到社会文化学依据。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眼光 ,详析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 ,并联系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具体情况 ,试对宋遗民词进行认真 ,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士人有隐逸的传统。结合逍遥理论,本文分析道家的隐逸思想,探讨它由“小隐”而“大隐”而“中隐”,并最终落实在技艺与艺术世界之中的发展历程.以期对传统隐逸的一个方面有所新识。  相似文献   

15.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其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梦得是南北宋之际的著名学者、文人,他的一生有着长期的隐居经历,并创作了大量隐逸词。本文对叶梦得隐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宋南渡之前的隐逸词进行了梳理,对叶梦得的隐逸词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叶梦得及其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隐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隐逸作家疏离主流文化,热衷传统,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隐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是宫天挺依据史书记载而改编的,重点表现了严子陵隐逸行为的动因和心理状态,突出了他不为权贵折腰的高尚人格和不含功利目的只为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风范。这种隐逸思想是自觉的,现实的,具有积极的特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隐逸,它体现了人格的独立,人生意识的觉醒,并展示了一种审美超越的生活方式,启示人们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