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加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二战前的漫长岁月中,两国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不断。二战的爆发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由战前的彼此对抗发展为战时的相互合作。加美特殊关系由此建立。战后,加拿大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向美国靠拢,不断深化与美国的合作。并且,加拿大逐渐融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际体系,从而获得了国家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力量国家。二战后,加拿大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为:加美关系是加拿大外交的重中之重,国际组织是加拿大外交的独特舞台。中等力量国家的对外政策在不少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标志加拿大政党制度的两党制正式确立,但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加拿大的两党制受到挑战。加拿大社会中的某些冲突是改变加拿大政党制度的主要原因。这些冲突主要包括语言冲突、地域冲突、阶级冲突和加美关系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与美国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发展曲折而又复杂。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又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9.11"事件使两国关系蒙霜趋冷。"9.11"事件发生以来,在加美双方尤其是在加拿大历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得到缓和和改善,但分歧与不协调依然存在。展望未来,加美两国将在"合作为主、摩擦为次"的交织中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化”侵蚀问题对加拿大的文化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进而影响到加美间的关系。特鲁多总理“收回”加拿大文化的政策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远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化"侵蚀问题对加拿大的文化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进而影响到加美间的关系.特鲁多总理"收回"加拿大文化的政策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远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和1812—1814年美英第二次战争期间,美国都曾试图以武力占取加拿大,但均未成功.1814年的根特条约制止了美国使用武力鲸吞加拿大的企图,开辟了加美关系的相对稳定时期.这个时期止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之时.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发展与改革中,加拿大高等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一战后列强间的经济矛盾、1929—1931年的经济危机、经济绥靖政策等一系列与二战爆发相关的国家间经济问题,表明二战的发生与上述事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以此说明国家经济利益与国际冲突缘起之间的内在关系,启迪人们对经济与和平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加美两国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核武装谈判作为推进军事一体化的重要一环,起初拘泥于“联合控制权”这一非原则性问题而停滞不前,后来因加拿大政府逐步转向“非战时不核武装”的拖延立场而陷于一种僵局状态。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使美方逐渐改变了对加拿大政局的取舍,加美核武装谈判也逐步变为核武装争端。原本持反核态度的自由党党首皮尔逊为了争取美方支持以及政治主动权转向了拥核立场。在迪芬贝克政府黯然下台后,皮尔逊当选并最终推动了加拿大军队核武装的完成。这次加美核武装争端是冷战时期加美两国军事一体化进程中少有的摩擦分歧事件,加拿大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加拿大进行了一定的抗争,由于其政策空间狭窄,最终仍无奈妥协于美方的军事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图书出版业开始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并一举超越英、法等出版强国,实现了快速崛起。美国图书出版业崛起的背后与战时国际图书出版环境的剧变、美国出版商对图书市场的开拓、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出版条件以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战期间美国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崛起是战时美国为欧洲占领区民众"解毒"、积极塑造美国国家新形象、为赢得战争提高士气的内在要求,也是美国力图在战后谋求全球文化霸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与欧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3.
自国际法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趋向国际法治的漫长历程。国际法治要求各国善意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尊重他国领土和主权,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和其他二战胜利国共同倡导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奠定了推进国际法发展和国际法治构建的组织基础。美国在多方面曾经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其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又在一些领域成为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破坏者。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概览、总结和考量美国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在美国例外论、多元文化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呈现出注重文化输出与国防安全、倡导技术移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后“9·11”时代,美国又确立了将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屏障、吸纳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的政策理念。美国经验表明,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可以与国家安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全球竞争力等多方面利益相融合,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学生流动受阻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也暴露出深受外部环境牵制、吸引高科技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难以抵御高等教育财政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As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escalates, teachers’ agency in relation to teaching to student diversity takes on increasing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draws from an international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the multicultural and antiracist teaching practices of 15 English teachers in two racially diverse schools, o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other in Canada. Analysis of in-depth interviews and curriculum-related documents found that teachers’ agency was related to biograph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ior experiences with diversity, and generational status. The article reports on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chool and offers recommend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影响因素很大。他对中印关系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冷战期间,中国、印度和美国三方中的两方经常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方。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改变,中国和印度都积极发展与美国关系,同时两国关系也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是否可能?——历史与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满了暴力和强权的近代国际政治中,英国和美国成功地实现了和平崛起,这主要得益于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及其引发的工业革命;战争不是英美崛起的本质原因。英美崛起以后也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绥靖谈判、提供新型的国际管理理念和制度等和平方式来维持优势地位或提高影响力的,并没有主动挑起大规模的反体系战争。大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先例和理论反思说明,即使按照现实主义的循环论主张.21世纪的中国实现和平崛起也完全是可能的,同时,中国要想真正和平崛起.就必须敢于、勇于使用武力在国家桉心利益之处。  相似文献   

18.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菲律宾殖民统治达48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美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菲律宾不同于其他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状况,美国在菲律宾实行了政治复制、经济垄断、文化移植等不同于其他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无论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统治政策,其殖民主义的目的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些政策给殖民地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苏联在同美国的全球博弈过程中开始逐渐明确冷战中自身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取得第三世界亚非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试图对这些新兴国家施加影响力,并控制这些国家倒向自身阵营,冷战中后期双方争夺的重点也开始转向这些新兴国家。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特别是中越边境战争期间的立场对这一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对苏联的一系列严厉警告是导致苏联最终放弃直接干涉企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谋划、实施和结束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当时中美准同盟关系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