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早恋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尽管国家并无关于恋爱年龄的具体规定,但人们习惯以下述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如用以上两个标准进行判断,则中学生进行的恋爱,都可以叫做“早恋”。有研究认为,中学生的“早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这些人大多是初中学生中年龄较小  相似文献   

2.
易永卿 《湖南教育》2002,(13):15-16
早恋是指不到恋爱年龄而发生的恋爱行为,它是相对于青少年的自立程度和距最低婚龄的相差程度而言的。早恋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就像冬天里提前开放的花朵,虽然好看但不会有结果。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早恋的人数在不断增加,20世纪70年代我国初中生当中约有2%的学生有早恋倾向,8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为15%,如今已达到24%。70年代,小学生当中,只有一些偏僻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因为入学年龄偏高或者有早婚习俗等原因而存在早恋现象;80年代,一些城镇小学开始出现早恋现象;如今,6.9%的小学生有早恋题。…  相似文献   

3.
<正>早恋即未成年男女在生理发育期间相互吸引,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如今初中生早恋出现低龄化趋势,很多初一新生入学没多久,就开始谈恋爱。因为近年来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所以初中生早恋年龄变得越来越小,以往一般初二、初三学生早恋的可能性较大,而现在初一逐渐成为早恋的重灾区,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应对初中生早恋呢?一、分析早恋的原因初中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  相似文献   

4.
早恋,顾名思义,是指不到相当年龄而男女之间出现的互相爱慕、依恋的情感表现,即过早的恋爱。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青春期,个体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种器官迅速发育,尤其第二性征明显变化。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异性又十分敏感、好奇,加上社会阅历浅、幼稚、单纯,缺少生活经验,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真正的恋爱是要以牢固的感情为基础的,早恋常会发展到控制不住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一、职业高中学生早恋问题及其成因什么是早恋?王极盛认为:早恋就是指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年龄和实际状况,早于一般水平的恋爱。我们认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就读期间的恋爱即为早恋。目前,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多。我们曾经对职高学生早恋问题作了个学生问卷调查,高一、高二学生各50名,人员随机抽取,各班都有。调查的结果是,有过早恋的达到22%。而且普遍存在着糊涂认识,如认为对早恋不该干涉的占52%,认为早恋属于正常现象的占70%。  相似文献   

6.
所谓早恋,即过早的恋爱,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如果对策乏力,治理不当,就有继续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愈高,男女双方竟会产生愈强烈的爱。他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此“效应”不仅表现在父母的干涉对孩子恋爱态度的影响上,也表现在教育者的粗暴行为对学生早恋等行为的负面影响上。因此。发现学生出现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简单地禁止,  相似文献   

8.
早恋一般是指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进人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日趋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极可能导致他们恋爱行为的产生。我们既不认为中学生早恋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也不承认中学生早恋是完全合理的表现。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当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时,往往会忽视或否认因早恋带来的自身危害.那么中学生早恋会带来哪些自身危害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早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很多教师、家长如临大敌,严防死守,苦口婆心,甚至跟踪盯梢,实时监控,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仅不解决问题,有时还物极必反,使孩子更加逆反,造成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 那么,面对早恋中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给他们一杯忘情水,还是给他们一碗迷魂汤,或是...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趋近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必然要启动青少年恋爱行为的产生。而当恋爱行为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而适应不良时,就会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常见的恋爱心理有早恋、单恋、失恋、自恋、恋父(母)等,已婚青年还有婚外恋。这里就几种主要的恋爱心理问题作探讨。1.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爱的现象。早恋又称牛犊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芽有关;部分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年男女因受相互的吸引,互相爱…  相似文献   

11.
如何预防和处理中学生早恋江苏丁卫东,孙树森早恋之风蔓延中学校园,据介绍,某市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早恋人数已达26.74%,也就是说50人的班级中已有13人恋爱了。在高中生特别是职高生中早恋现象更为普遍。早恋现象弊端多、危害大,早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导...  相似文献   

12.
林文斌 《考试周刊》2015,(24):171+126
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在中国,早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以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早恋是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作为普高的班主任,最头疼、最棘手的班级管理问题莫过于学生的早恋问题。本文对高中生早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学生的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中学生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再是一件遮遮掩掩的事,所以中学生的早恋现象频发。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正因为是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在不适合的年龄阶段做不该做的事,所以早恋一直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密切关注的"大事儿"。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中职升学压力不大,课余时间较多,中职生的早恋现象较为普遍。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需要中职班主任对早恋有科学的认知,对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一、"早恋"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更愿意用一些中性词来定义"早恋"这一现象,例如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青少年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又或者我们有时候用"交往过密"来表达。  相似文献   

16.
早恋,在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积极疏导和限制。如果盲目批评或粗暴扼杀,很可能导致当事人产生逆  相似文献   

17.
“早恋”一词,恐怕只是咱们中国有,说它是“国粹”,大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吧。恋爱就恋爱,爱情就是爱情,可咱们中国人也真邪门儿,硬是要给它分出个早晚来。好像爱情这东西,有法定的年龄似的,如同结婚生孩子,得到了法定年龄才能去做。不知国外异域有没有恋爱的法定年龄,也不知咱们中国恋爱的法定年龄究竟是多少。如果没有,倒不如赶快请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民俗学家、法律学家们汇聚一堂集思广益之后制定一部《恋爱年龄法》,省得人  相似文献   

18.
张文祥 《师道》2002,(10):58
由于多种因素,现在的中学生出现了一种早熟的趋势,于是有了早恋的问题。中学生的早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幼稚型,一种是成人型。幼稚型的早恋主要发生在初中生当中。初中生事实上还基本不懂什么是恋爱,他们的早恋大多数是在模仿,再要好,吵一架就成了冤家。充其量,他们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而到了初三阶段,他们要恋也没有时间了。我们大可不必把他们的早恋问题太当回事。高中生可就有了质的不同,从生理学角度看,他们大部分已是成人,自然会发生成人型早恋。既谓之成人,又何谓早恋?因为从社会学角度看,他们又都还是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蓝张顺 《高中生》2009,(1):67-67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 青少年要想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肖碧 《教师》2010,(18):26-26
早恋是现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错误地用恋爱的方式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尽管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仍是少数,但早恋人数有逐年增多且年龄越来越小的势头。中学生的恋情是现实的、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来共同关注,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