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机抽取广州、肇庆、湛江8所学校1355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中小学教师价值追求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最不看重的是管理价值。(2)中小学教师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两个方面表现明显。(3)教师的价值观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管理价值、名利追求价值倾向对教师情绪衰竭影响显著,成就感、智性成长价值追求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名利追求、人际关系追求对教师的是非个性化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广东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地区的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研研究,并与同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有超过八成的学前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中小学教师;城市公办园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生涯高原导致学前教师工作的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西部地区3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男教师的去个人化现象比女教师严重,班主任在情绪疲惫和去个性化现象方面比一般教师严重,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现象比小学教师严重;(2)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较高,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师;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3)成就感、去个人化、性别、是否班主任直接预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以340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中学女教师情感枯竭维度显著高于男教师,专科组教师情感枯竭维度与成就感维度均显著高于本科组教师,教龄因素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4名贵州省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贵州省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随教龄的增加呈现出“两低中高”的发展趋势,教龄6-10年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在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教师的情感耗竭高于其个人成就感;性别、学历、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学校类型和地区分别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面临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现实考察,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情绪衰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2)教龄不同的男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3)小学教师在低成就感上显著高于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对江西省某地方师范院校5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但总体上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维度上,36-4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35岁以下教师,教龄在5-10年教师得分显著高于5年以下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教龄5年以下教师得分显著低于教龄5-15年教师;资料员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低于其他教师.不同学历、职称、收入的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因面临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而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却很少受人关注.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旨在调查广西某县苗族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苗族初中教师情绪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个性化程度不高,教师成就感很高,教师职业倦怠不严重;教师自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倦怠和自尊水平程度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2,(71):177-178
目的:了解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一中100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在去个性化因子的得分上男女教师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男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2.在个人成就感低因子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3.家庭—工作冲突可以解释职业倦怠感总变异量的8.1%。结论: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容易体现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97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陕西省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整体并不严重。(2)男性教师的成就感低于女性教师。(3)教龄在10年左右的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4)具有小学或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重,个人成就感最高,去个性化程度最低。(5)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修订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呼和浩特市260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呼市地区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还是普遍存在。在情感衰竭维度上女性教师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年龄在30—40岁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教龄在6—10年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重点中学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教师,学历、是否是班主任、是否带毕业班,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王芳、许燕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问卷对174名中学教师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出现.情绪衰竭最为明显。(2)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教龄6—10年和16—20年两个阶段。(3)教授高考科目的教师的倦怠程度明显地高于教授非高考科目的教师;教授文科、理科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明显地高于教授综合科目的教师。(4)性别、职称、班主任、任教班级类型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瑶、汉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笔者以改编的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53名瑶族中学英语教师和52名汉族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瑶、汉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都属于中等偏高程度范畴;除情绪耗竭维度外,瑶族男中学英语教师在其他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汉族男中学英语教师;而瑶族女中学英语教师,除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外,在其他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却都显著高于汉族女中学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市13所幼儿园425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较为严重,其严重程度依次为个人成就感下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年龄和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在编、公办幼儿园、高学历教师更容易出现个人成就感下降;婚姻状况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职务高低、收入水平、一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在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以及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各类民办幼儿园教师217名为被试,采用MBI-ES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测评,以探讨民办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民办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现象最轻微;民办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职业倦怠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职业倦怠也越严重;改善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防治职业倦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教师职业倦怠情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横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年代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非人性化因子和低成就感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代可以解释3个因子1.7%、2.2%和7.3%的变异;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逐年增加;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较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对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进行了改编。经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较高。采用改编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朝阳市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初中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偏高,非人性化现象不太严重,个人成就感较强。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职称、学历因素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