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巢辨疑     
居巢本名巢,是商周南方小方国,旧说以为即商汤放桀之南巢。春秋末为楚邑,后易名居巢。秦汉为居巢县,东晋改置蕲县,隋改襄安县,唐更名巢县。其迁变之迹,典籍所载,班班可考。近世学者对居巢地望屡创新说,均证据不足,既与旧籍可信的记载相悖,又与史实不符,实难成立。  相似文献   

2.
正清中期以后,广东画坛名家崛起,影响渐大。"二居"(居巢、居廉)为晚清广东画家中的佼佼者。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在画史上,"二居"经常被一起提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居巢为"居派"的奠基人,开创了以撞水、撞粉为特征的"居派"画风;而居廉晚年开馆课徒,桃李之盛冠绝岭南。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巢湖市一中,前身为历经明清两代的巢湖书院,1905年改为高等小学堂,1911年又改为中学堂,后因军阀混战曾一度停办.1929年复校后,定名为“巢县初级中学”;1947年秋增设高中部,定名为“巢县高级中学”;1960年改为“巢县第一中学”;1984年,巢县改为地辖市,始用现名.  相似文献   

4.
梳、盖巢县方言,木长截短,说"锯断它"/"锯成三截"。若待破析成板(从端部开锯),则说"梳成板"/"梳成三块(板)"。《诗.墓门》:"斧以斯之"。陆德明《经典释文》:"斯,所宜切,又如字,又音梳。"清.徐鼒《读书杂释》卷三"斧以斯之"条:"今南方以锯开木谓之梳,即‘斯’字之古音也。"案:依巢县方言,似当见"成板"字样谓"南方以锯开木成板谓之梳"较胜。木长且粗,开之成板(或成段)则必用无梁大锯——一人坐地一人上立,上下拉动,巢县说"盖"。《尔雅.释言》:"盖,割裂也。"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郑注《缁衣》云:‘割之言盖也。’盖、割双声,义存乎声。"是盖之为言"割",盖、割一声之转。巢县说:"拿大锯盖"/"盖成板"。破木为板,木小谓梳,木大谓盖:巢县方言如此。  相似文献   

5.
岭南画派先驱、晚清著名画家居巢诗词创作丰富,大量刻画岭南风景名胜、民俗民情、典型物产。居巢诗词艺术特征上表现为以画家的眼光视角进行创作、“诗中有画”,审美上追求务实平和、清新自然,思想方面则继承了岭南坚韧不屈的遗民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呈现出典型的岭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芳 《现代语文》2007,(12):120-120
洪荒之世,野处穴居,有巢以后,上栋下宇。相传有巢氏架屋为巢,缀叶为衣。《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可见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房屋,从而产生了"宫""室"二字。  相似文献   

7.
小谈"宫""室"     
洪荒之世,野处穴居,有巢以后,上栋下宇.相传有巢氏架屋为巢,缀叶为衣.<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可见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房屋,从而产生了"宫""室"二字.  相似文献   

8.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抗美援朝战争前后,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巢县县委领导广大农民群众有步骤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巢县的土地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9月初至1950年底为第一阶段,选择典型乡开展土改试点工作;1950年底至1951年6月底为第二阶段,土改工作在全县铺开;1951年7月至1951年12月底为第三阶段,对土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纠偏。虽然土改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及时得到纠正,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巢县的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封建土地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壮大了乡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9.
《说文》:“新,取木也。”木有取去复萌之力,故新有层出不已之义。新教育与旧教育之分,其在兹乎?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发明之道奈何?曰,凡天下之物,莫不有赖于其所处之境况。  相似文献   

10.
居巢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一尊摇篮,远古时期即形成以有巢氏族部落,夏商时期发展成巢国(方国),被中原称为“南巢,”西周为“巢伯国,”一部《左传》15次见“巢,”是江淮春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巢湖市居巢区域随着军政形态的沿革和演衍而相应获得诸多称谓,这些名称都烙印着凝重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史实事件,系统地珠联起来就是一部居巢史纲。  相似文献   

11.
一曾国荃的湘军主力,于1861年9月5日夺占太平军的重要据点安庆之后,经过半年左右的休整和补充,于1862年3月24日,自安庆沿长江北岸东下,当日,即在皖北无为州运漕镇战败太平军守将何雅林;4月13日在巢县望城岗战败太平军守将吴如孝;4月18日攻占巢县、含山;20日攻占和州;22日攻占西梁山。5月18日,湘军水陆师越过芜湖;次日,攻占金柱关和东梁山;5月26日,湘军陆师进至江宁镇之板桥;28日攻占秣陵关;次日,攻占大胜  相似文献   

12.
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县教育局的努力下,巢县红旗农中农技班于去年十一月开学。 红旗农中原为农业初中,有山林土地近百  相似文献   

13.
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什么是创造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论述新教育与旧教育同发明的关系时谈到:“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故发明之则常新,还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述了“发明”的含义,“发明之道奈何?曰,凡天下之物,莫不有赖于其所处之境况。境况不同,则征象有异。故欲致知穷理,必先约束其境况,而号召其象征。然后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形势形成,曹、孙、刘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区域发生变化,其中在江淮地区由寿春-合肥-居巢-濡须构成的水路交通线成为曹、孙作战的主战场.伴随着此时此地的金戈铁马杀声震天,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得以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同时具有特定的英雄之气和人文关怀精神,是构成建安文学及其慷慨精神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郢爯     
郢爯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其形制是在扁平的金版上规则地印有篆文“郢爯”(旧释“郢爰”)二字方印,因而得名;因其象在金版上印有印章,故又有“印子金”之称。楚都在郢(今湖北江陵),楚国后来每次迁都,都延用了郢的名称,并以都名推及其国名,故将郢爯解释为楚国的“金钱”。旧传郢爯出土于安徽寿县和凤台两地;建国后在江苏、湖北、河南、山东以及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即使是在安徽,郢爯的发现也并不局限在寿县和凤台,在合肥、庐江、广德、巢县、六安、阜南、霍邱、临泉等地也有郢爯的发现,有的是墓葬所出,有的则是窖藏。就现有发现来看,郢爯的含金量一般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有少至百分之七十的。教材图14所示即为1969年和1970年发现于安徽六安和阜南两批郢爯实物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办好省重点中学,省教育局于元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巢县召开了省重点中学教导主任会议。与会代表以党的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总结经验、交流情  相似文献   

17.
巢城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巢城堪称“中华第一古城”。古巢国都城址于何处?在今安徽巢城,还是在桐城县、寿县、舒城县?司马迁“巢即居巢”解、杜预“巢国小国”论和“庐江六县东”注,在后世学者中引发种种歧识和误解。古巢国在哪里?有几个?江西九江市、河南新蔡县、山东泰安市都有个巢国吗?本文罗列异说,博徵细考,辨伪存真,尤其是对“居巢”、“杜注”和“郹城”的考释,希望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曾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许有祺同志,在巢县柘皋民办幼儿园勤勤恳恳工作二十八年,为幼教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新史学》共六部分,依次为“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而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是“新史学”论纲的突出部分。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一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是“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是“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是“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相似文献   

20.
习凿齿所撰是《襄阳记》而不是《襄阳耆旧传》或《襄阳耆旧记》。《耆旧传》、《耆旧记》是《襄阳记》失传后,后人辑录时所用之名。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录《襄阳记》之文,可视为习氏原作。其它当视为疑似之文,宋玉传即属后者。有人主张删除,但欠缺道理。习凿齿为宋玉立传,天经地义;耆旧记所辑,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