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他却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1851—1852年合刊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包令发表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其中说林则徐“忠诚地、,汗不同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很有经验的教师。林则徐七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作文。林则徐八九岁时,老师遇上元宵佳节出题:“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立即应声答对:“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老师对他十分赞赏。又一次,老师领着学生游鼓山。老师以“山”、“海”二字要求学生作一七言联句。林则徐作的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联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气势豪迈。所以林则徐自小有“神童”美名。“神童”林则徐@杨一  相似文献   

3.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他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您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的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相似文献   

4.
韩琴 《培训与研究》2008,(11):44-46
在三十多年客居他乡期间,林则徐时刻心系生他育他的家乡,有着难解的家乡情结。林则徐是购置北京的福州新馆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保持了福橘过年、福橘馈赠亲友的乡俗,还记载了嘉道年间的福橘贡。当家乡遇到百年不遏的“溪水”时,林则徐即慷慨解囊,远途寄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林则徐为生他育他的家乡深感自豪。“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林则徐的家乡情结与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样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5.
在三十多年客居他乡期间,林则徐时刻心系生他育他的家乡,有着难解的家乡情结。林则徐是购置北京的福州新馆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保持了福橘过年、福橘馈赠亲友的乡俗,还记载了嘉道年间的福橘贡。当家乡遇到百年不遏的“溪水”时,林则徐即慷慨解囊,远途寄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林则徐为生他育他的家乡深感自豪。“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林则徐的家乡情结与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样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当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加紧设防之际,清廷以莫须有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①可当他行至扬州时,清廷又下谕旨令“折回河东效力赎罪”②林则徐到了工地当他看到的是“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③“水面浮尸如乱麻,人家屋上啄老鸦”④黄河决堤后的惨象。协助王鼎,昼夜奋斗在河南祥符工地,组织防洪大军与洪水搏斗。次年三月当防洪大堤合拢时,清廷又“命……林则徐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⑤就这样,五十八岁高龄的林则徐,心有委屈而口无怨言,只好扶妻携子,弹泪登程。被革积充军伊犁…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教育思想初探●陈汉才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他没有用长篇巨制来系统阐述过自己的教育观,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短小精警的奏折、公牍、日记、诗歌之中。概括起来,林则徐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揭露科举制度“摧锄”人才的弊端,主...  相似文献   

8.
透过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系列现象,再对照我国今天的禁毒形势,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一.对“烟”的认识上要深刻。林则徐对“烟”的认识很深,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了“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认为鸦片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而今天,我们尤其是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和吸毒违法性缺乏认识;二.禁“烟”措施上要坚决。林则徐采取坚决措施:颁布系列禁烟令;充分调动民众;重视舆论宣传和教育转化。我们国家也颁布了系列禁毒法令,但在充分发动群众。舆论宣传和教育转化方面仍缺乏力度。重提林则徐禁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华夷思想在其处理对外交往事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来说,林则徐的华夷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朝上国”思想、“柔夷”思想、“夷分良莠”思想和“师夷以制夷”思想。林则徐的华夷思想相较于传统华夷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使他的华夷思想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卓著政绩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早已在人们中广为传颂,而他为官清廉的作风却鲜为人知。本文试就林则徐为官清廉的作风谈谈自己的窥管之见,作为引玉之砖。 1 林则徐通过多年的官场实践,1832年发出了“廉吏不可为而可为”的呼声。“廉吏不可为而可为”的呼声,充分体现了林则徐要冲破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实践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和当一名清官的坚强决心。当时的官场是怎样的呢?清末封建统治阶级腐朽衰败,“天下之利权,非中饱于私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近代国防思想刍议汪志国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①他生活在西方洋枪、洋炮和中国刀矛剑戟出现巨大反差的时代里,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盲目自大的清朝君臣惊惶恐惧,继而慑服妥协。然而,林则徐,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却积极抗英,并...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以教私塾为生。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到1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他最喜欢的联对技艺也日臻成熟,在家乡一带林则徐已经小有名气。有一天,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有一个老秀才把他叫住,要出个上联请他回答。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摇头晃脑地吟诵道:“鸭母无鞋空洗脚。”他刚一吟完,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鸡公有髻不梳头。”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都为他反应的神速感到吃惊。13岁,林则徐去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身份中得秀才。然后他就到福建当时的最高学…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出生在儒学世家,接受父母启蒙教育的士大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宦海浮沉,他“经世致用”,忧国忧民。对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其有“两个林则徐”的观点,根据此说,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高举反帝斗争旗帜的民族英雄。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在林则徐的爱国诗文中,有两句诗特别有名,它们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表达了林则徐一生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利害的磊落襟怀,为后人赞赏并反复引用。这两句诗是怎么得来的呢?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雷厉风行,收缴英美烟贩的鸦片118.5万千克,在虎门当众焚毁,威震中外。此后,他大力巩固海防,组织民众自卫,屡次挫败英帝国主义的武装挑…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司马迁云:“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则说:“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人生代代无穷已,志士常怀报国心。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之死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在充军伊犁时,写赠老战友邓廷桢的诗。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来广东查禁鸦片,曾依靠群众在广东沿海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他最后被诬,流放新疆之伊犁。关于林则徐的事迹,人们知道的甚多,然而他的忠灵在何处归宿,知道的人似乎还不多。据《清史·列传》:林则徐“行次广东潮  相似文献   

18.
据传,林则徐有次被邀出席洋人宴会。席间,洋人端出一种冒烟的“小菜”。林则徐用汤匙舀起,轻轻放在嘴边用口吹风退热。他这一举动,引得满堂大笑。原来,那“小菜”是冰琪淋,是主人戏弄林则徐。 隔几天,林则徐设宴回请那帮洋人。席上,摆上一大盆乌油油中透晶莹、上面点缀着梅花图案,散发着香喷喷的佳肴。香喷喷的味道吊起洋人的胃口,他们好奇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虎门销烟”238万斤,粤人无一不知。据云在“销烟”之前,他曾组织翻译班子将英国《地理大全》与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都翻译过来,以求知己知彼,战而胜之。其大勇大智人皆钦服。但在“治水”方面他也极有识度,素来却少有人谈及,拟补一笔。1811年,林则徐始入官场。四十年间均以“经世”自励。据其六世孙女林岷所写《先祖林则徐的几件往事》称,他曾自刻一方图章明志,印文便是“管理江淮河汉”六字。综合有关历史资料可知,林则徐的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为官之地,确实办了几件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水利大事,足可称道…  相似文献   

20.
巴洛察 《家庭教育》2011,(11):46-46
在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震惊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重视德育而被人称道。他为官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儿女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只能通过鸿雁传书。封建社会,人们把读书看得很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是一方面教育子女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育子女要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