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扳道岔”的人我没有想到会当编辑,更没有想到当文艺编辑。 1958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开始,我被分配在蔬菜队。这期间,我曾陆陆续续写过一些通讯稿。在公社化高潮中,我被借调到总场编辑室。开始了编辑生涯。走上了决定我一生命运的道路。我经常怀念一个人。他像是铁路的扳道员,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扳动了道岔。他叫王曙光。是当时总场副场长。他很了解宣传工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青年农民通讯员。回顾两年来走过的业余写作道路,忘不了扶我登上新闻舞台的良师王惠礼同志。 1984年8月,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巴里坤大河二校行动快,效果好。我收集材料写了一篇报道,很快就被县广播站录用了。在这以后,县广播站记者王惠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经常鼓励我写稿,教我怎样写,并对我的稿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去年8月份,他又推荐我参加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想到,我能成为一名党报编辑,更没有想到当文艺编辑。5年前,我正上高中一年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3团中学读书。那时,虽然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讲评,但我根本没有想到将来会当编辑。一次,在班里举行的联欢会上,我来了灵感,信口吟了一首小诗。同学们听后,都说写得不错,纷纷劝我投稿。在大家的鼓励下,当天我就将那首小诗誊写在稿纸上,寄给了《阿勒泰报》。  相似文献   

4.
1988年7月,对于我来说,又是个“黑色的七月”,连续两次参加高考落榜,心情十分沉重,前途理想刹那间全沉入万丈深渊。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看我时,送来了几本书和杂志。朋友走后,我随手翻了几下,就被《新闻与写作》和《新闻爱好者》上分别登载的两篇文章吸引住了。 从此,我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12年来,我摘抄、剪贴资料30多本,50多万字。读书读报听广播,新闻作品好又多。我在编辑老师的精心帮助下,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新闻单位播发稿件3100篇。1998年12月,我又被市、县人事部门…  相似文献   

5.
6.
在一阵潮水般的掌声中,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上了贵州忠庄育新学校二分校新闻写作培训班的讲台!这个时候,我怎么也忘不了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7.
我叫梁宝海,今年19岁,是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乡的新闻干事。我能成为省级报刊的通讯员,登上“模范通讯员”的领奖台,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稿的。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拚命地干活;晚上,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一月下来投稿二、三十篇,谁知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就在我悲伤、绝望的时候,县电台的范立勋老师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当即被其中《得奖新闻采写谈》、《新作评介》、《通讯员与成才》等栏目吸引住了,于是自费订了《新闻知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三昧》?说来话也不长。记得前年刚入伍时,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团里见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在报刊上发表过几十篇文学稿件,就任命我当报道组组长。我满口答应下来,并立下了到年终改变团新闻工作落后面貌的军令状。我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所以不注重新闻理论的学习,见到素材就写,结果往往是“瞎子点灯——白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对《新疆新闻界》情有独钟。记得前年刚入伍时,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团里知道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发表过20多篇文学作品时,就让我当报道组组长。我满口答应下来,下了决心要改变团新闻工作的落后面貌。我自信发表过文学作品,搞新闻报道不过是小菜一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段时间碰到什么写什么,两个多月过去了,五六个人的报道组只有3篇稿子见报,我这当组长的连—篇还没发表,我急得团团转。这时,政治处主任找来几本《新疆新闻界》杂志要我看看。我捧起仔细阅读,方才觉得有门,它栏目多,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也贴近新闻实际,对基层通讯员,尤其是初学报道的通讯员确实有帮助,从此,就结识了它。吸收刊物提供的新闻知识,使我渐渐入了门,搞清了新闻和文学的区别,懂得了如何按新闻的基本要素采写新闻,路子—亮  相似文献   

10.
11.
我是个爱看报又不多动脑筋的人。不过,看得多了,除看内容外往往还看看暑名是谁。好多新闻稿的署名是:本报记者×××,通讯员×××。我以为这样的稿子一定是报社记者下去采访和通讯员一起采写的,而且主要是记者的功劳。但前不久,有两件事送到我耳朵里,使我为之一惊。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12.
新闻和走路     
我大学毕业刚进新华社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记者曾这样教诲过我;“当记者的要能吃苦,不怕走路,许多好新闻是从脚板底下走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深感这位老记者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常年奔波在云南边境的崇山峻岭中。这里属于亚热带丛林地区,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奇峰异石,拔地而起。高大的楠木、苦竹、望天树和藤萝交织在一起,结成一张张绿网。在这里采访,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之初,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为广播规定了三项任务:一、发布新闻,传达政令;二、社会教育;三、文化娱乐。继而胡乔木同志向我们提出;你们要自己走路。意思是说,广播不能完全依靠报纸和通讯社,自己应当采、编、写一些东西。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里,我们曾经努力学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正当我们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业务整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之初,为广播规定了三项任务:一、发布新闻,传达政令;二、社会教育;三、文化娱乐。继而胡乔木同志向我们提出:你们要自己走路。意思是说,广播不能完全依靠报纸和通讯社,自己应当采、编、写一些东西。在“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里,我们曾经努力学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正当我们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业务整改方案,准备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从天而降了。在林彪、江青一伙横行霸道的10年浩劫里,我们自己走路的权利全部被剥夺了。他们公然宣称,把报纸上的社论一字不差地播出去,就是对外广播的最大针对性。他们不许编辑写评论,不许记者写新闻,不许播音员直播,谁要是让外宾在广播里讲话,那就是“丧失国家主权”。在这种封建法西斯的禁锢政策之下,广播就成了通讯社的传声筒,报纸的录音版,许多积极的老听众都不喜欢收听我们的广播了。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个人     
范用 《出版参考》2011,(1):38-39
我的历史,说起来很简单。我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独生子,14岁以前娇生惯养,15岁离家自食其力,16岁参加中国共产党,一辈子做出版工作,64岁退休。  相似文献   

16.
在一代又一代档案人的不懈努力下,档案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代代档案工作者,耐住寂寞,甘于清贫,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知不觉中我从事档案工作已整整两年。两年,在永恒的时空中只是苍茫一瞬,但在短暂的人生路上,  相似文献   

17.
18.
我极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美女.在上海读书时,班里的南方男生最爱瞎叫美女.只要是女生,不论美丑妍媸,也不论老少中青,一律称为美女,常常让我觉得难受.对真正的美女而言,这种做法让她们感到不公平,是对她们美貌的一种漫不经心的漠视;而对我这种从小因为不漂亮而自卑的人来讲,无异于讥讽和嘲弄.  相似文献   

19.
"想我的人请举手",这是一个幼儿园的阿姨结束病假重返工作岗位后向她班里的小朋友说出的"率直"话语.她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20.
广播要自己走路,这是目前广播工作者的普遍呼声,也是今后办好广播急待解决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广播能不能自己走路?回顾我国人民广播事业走过的历程,吸取外国广播的有益经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个问题必须而且是能够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