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然而,中国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变得冷漠起来,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蒋换 《新疆教育》2012,(22):71-71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积淀出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在日常生活领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诉求点应该落实在习俗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比较发达的特征,弘扬民俗文化,展现民间文化精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承继人际交往的中国特色;建设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礼仪。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已有压倒传统文化的趋势,年轻人喜欢穿韩服、看日本动漫、吃肯德基、过洋节……这一现状令人不无担忧。  相似文献   

5.
张建斌 《考试周刊》2022,(33):35-38
“四史”资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发扬中国革命传统,擢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发扬“四史”文化既有助于铸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实施素质教育。在优秀“四史”资源的熏陶下,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构筑社会主义的新路程上,续写出新的宏伟篇章。广泛推广学习“四史”资源,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资源,将“四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下,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网络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并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外国文化持续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倘若不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基础实施稳固策略,则外国文化就非常容易侵扰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我们的主流文化发展。而当下有些中国人往往嗜好外国文化,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受到极大的胁迫,“四史”资源的传承发扬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指出:“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探索民族性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将优秀的传统资源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观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继承,是其本土化的表现,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 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位文化和优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人学、人生学特征,“现世”、“入世”特征的伦理道德型文化。在一脉相承、从未间断的休养生息中,中华民族形成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生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劳动和实践中积淀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幼儿教育是一个关键的起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孝亲尊师、勇敢勤劳、奉献利他、诚信善良、礼义廉耻等优良品质和价值观内容,帮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让幼儿从小就能接触到传统美德滋养,从内心深处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对声乐艺术来说,“民族的”不等于“世界的”。只有把“民族的”科学化,才能走向世界。而国内沿用已久的美声、民族、通俗三分法不利于中国声乐学派的形成,只有与世界的、科学的声乐方法接轨,既继承发扬传统的声乐精华,又努力做到洋为中用,才能把我国古今经典的声乐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地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继承并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引言 近年来国内学界掀起了“国学”热潮,一些学者热心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学习、研究和评价,意在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尽管对何为“国学”、国学的价值究竟应当如何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热心提倡国学的人也有不同的出发点,但就重视祖国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这点而言总是一件好事。然而,继承祖国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如果没有年青一代的积极参与,如果广大的中学生、大学生对此完全隔膜、冷漠,则“国学”不过是一小部分学者躲在“象牙塔”里搞的自娱自乐的小玩意,不但“薪火”无法传承,而且还会受到青年一代的抵制和排斥。  相似文献   

13.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角度还是从大学生个体教育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外来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已有压倒传统化的趋势,年轻人喜欢穿韩服、看日本动漫、吃肯德基、过洋节……这一现状令人不无担忧。“教育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化传统,吸收人类明发展的一切成果。”有感于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我一直十分关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化教育,尤其是重视选用地方课程资源,以丰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提高学科整体效益,也使传统化教育得以渗透落实。下面就谈一谈这些年来我在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中,“精神小康”建设同样重要。文化建设比经济建设更沉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上的全球主义趋势已成为新的文化挑战。要警惕文化上“全球主义”对民族国家文化的浸蚀。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是弘扬民族国家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内涵。陕西文学创作对民族国家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其优良传统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自我生长和自我组织的过程.作为民族优秀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传递和保持自己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以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多元整合功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现代性,最终培养出具有跨文化学习能力的现代民族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蕾 《中国教师》2013,(14):21-23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是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脉,需要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维护、继承和发展。中学美术教师肩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精随的责任和义务。继承古代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既要秉承"传统"之根,又要彰显"现代"之灵,在交流与融合中"继承"和"发扬"。一、世界的认可,历史的责任国际艺术大师毕加索非常崇拜我国艺术大师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根据文化的前后继承性特点,文化自信的构建绝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继承与发扬。文化自信的构建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次思索。本篇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究文化自信构建的途径。从传统中继承,从传统中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新时期文化自信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我国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教学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扬”(即继承)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个性,探究民族特性沉淀的过程,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重塑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弃”(即批判)主要包括: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传统,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构建“民主”、“科学”、“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要加强“四德”教育,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习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体现了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无论是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它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