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族”是贯穿始终的情感中心,而“人民”则是思想的升华,从中,也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和知识分子的曲折探索。重述这里的思想演变,对于我们洞见现代国家意识在知识分子精神史上的深刻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应当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更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情感的表达极为复杂。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了一种被称为“反中国感”的思想情结。他们逆乎“时尚”,对“民族”乃至“爱国”的宣传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这种现象是由知识分子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关怀决定的。在潜意识的层面,他们是诚挚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意识层面,他们的“世界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关怀却又异乎寻常。这一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力图超越民族主义,在感情上却始终割不断与“民族国家”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当然莫过于寻求鱼与熊掌兼得。中国知识分子未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为此所作的积极探索,在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等角度来展开的。他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为了夺取文化领导权就应当采取阵地战的策略,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尽管对“人文主义”(humanism)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认为人文主义的论述与知识分子是分不开的。知识分子是一种启蒙式的人文主义者,自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领域里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知识分子自己觉得他永远站在一个中心位置来影响社会。这个基本的立场,在20世纪70、80年代后开始受到挑战。随着知识的工业化、专业化或体系化,人文精神变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知识分子的社会承担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对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问题,有必要重新解构,作出新的思考。知识分子应该从文化实践中产生出来,他可以在现代社会里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这些角色营造对社会、对文化有影响力的论说空间,这种影响力不同于原来的社会承担,更多的是知识的推广。当代知识分子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些人以专业知识为主,更加专业化;另一些人会成为文化型的行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离退休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正确认识离退休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应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离退休知识分子自身也应打破“自卑感”、克服“无用论”激发创造社会价值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应创造离退休知识分子人才利用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7.
杨公骥先生是一个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生前曾经被学术界称为“红色理论家”。但先生终生的治学环境并不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好。他是中国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之一,作为曾经入读延安“鲁艺”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应当说是拥有话语权的学者,他所构筑的学术殿堂博专兼具恢弘阔大;曾经在变幻频仍的文化环境中先后经历两次辉煌;检点其学术成果足称品位一流历久弥高。但是,先生身前的寂寞孤独和身后的冷落少闻却难以让人理解接受。这其实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相关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的分析论证,或许可以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民族文化(文学)提供一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8.
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泛论江立成(合肥工业大学)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富强起来,离不开教育。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教育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我们认为,在推进和深化改革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1·改革与继承。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过去,对我国教育的长处和优秀传统不仅不能否定,而且应当继承和发扬。①基础扎实,管理严格规范。我国的大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过硬的基本功,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国本科毕业生的质量得到国际公认。②在民族精神和哲学思考中,始终贯穿人与自然相协调,个人与社会、民族、祖国同命运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和…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体,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邓小平高度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作用。他说:“‘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用好这些人,是很顶事的。”①他强调国家应当十分尊重他...  相似文献   

11.
厦门大学国贸系主任邓力平教授太忙,采访他前后竟用户整一年。然而就在这一年间,国贸系又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由于始终起不上不断涌现出的佳绩,记者竟一直无从落笔。今年45岁的邓力平教授曾在国外学习、工作整10年。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国外带回的快速高效的办事节奏和作风,使他的才能在偏安一隅但又沐浴改革开放之光风的厦门大学迅速突显出来。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邓力平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高中毕业时,正值“文革”后期,上大学根本无望。他先到厦门与漳州交界的山区插队当知青…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素质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这本来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个本来应该相对平衡的天平好象没有平衡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历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称绝的灿烂文明,他们依然是被“治”的对象。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被关进牛棚进行改造,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蒙受重大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与此同时,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写在前面     
最近钱学森同志在一封信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他建议称为数学科学。当然,这里问题不在于是用“数学”还是“数学科学”,他认为在人类整个知识系统中,数学不应被看成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应当提高到  相似文献   

14.
尊重教师     
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新一代的光荣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党和人民,对于知识分子一向给予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早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的社会的宝贵的财富。”从毛主席这一指示中,我们想到,所有的人应当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阿吉兹·阿罕默德是马克思主义后殖民批评的代表人物.在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问题上,他反对片面强调民族身份的问题,提醒应该注意个体差异与社会身份的问题.他关于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论述,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后殖民理论,但也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男权中心主义、阶级同构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一方面,全党、全国人民都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从物质条件、精神需求等方面关心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自身必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丁亥游越,吴梅村开始反清;是“故人慷慨多奇节”使他完成了衡量标准处世标准的调整、唤醒了他那诗人的使命感与民族复仇战斗意识,而清人民族歧视民族高压的无限延伸和以汉民族为主的抗清力量的存在、支撑与鼓舞则促成了他的仇清反清。从想“草间偷活”“苟全性命于乱世”到仇清反清无疑代表了他那一时代绝大多数正派读书人的心理历程与思索历程,他的歌诗无疑是一部闪烁着民族精神的身处逆境的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们把“骄傲”看成是大坏事。为此,我颇有点不平。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当然“骄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正确的看待“骄傲”,不应把它一棍子打死。“骄傲”有多种,国家有国家的“骄傲”,民族有民族的“骄傲”,个人有个人的“骄傲”。它  相似文献   

19.
精英鲁迅     
鲁迅是伟人。鲁迅是知识分子的精英。什么样的人才称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英呢?他应该是先知,他能清楚地明白丧钟将为谁而鸣。他应该是社会的良心,他的铁肩应担得起社会的道义。他应该是真理的探求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二精英知识分子是先知,先知  相似文献   

20.
李建文 《山东教育》2002,(8):12-13,14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愧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我们今天强调“以陶为师”,学习他对教师的见解,对人民教师增强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陶行知要求教师要立志为国家教育事业而生活。教师的“心里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明白“教育是实现理想和社会的历程,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他说:“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