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叙事与当代抒情的关联是抗战电影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既赋予了抗战电影作为历史文化实践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又造成了抗战电影的价值困惑与文化矛盾。这种状况既体现为抗战电影与抗战历史的创造性接合,又体现为自我叙述的认同导向与情感性。它们共同表明了在不同情境中抗日战争可以被移交给大众的程度与方式。面对抗战电影实践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以及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与作为电影之对象的抗日战争统合在一起建构的"历史画面",如何使抗战电影在审美、情感、认知等诸多层面作为一种有效地自我言说与朝向世界言说的历史文化实践,需要提请历史意识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检视及其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目的是一个教育哲学范畴,也是确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价值基础。检视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不难发现存在着严重的缺憾,即忽视了职业教育谋求人的自由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探究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目的的回归,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基德是韩国比较另类的导演,其作品不断尝试着对于人性和欲望的探索以及人性恶的特殊观照,在拍摄风格及故事情节上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笔者从金基德电影的影像特征、人物性格以及故事主题等来阐释金基德电影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陆和台湾都拍摄过反映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上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日寇作战的战争电影,即“正面战场”抗战电影。虽同为一类战争电影,但是大陆的和台湾的在剧本、影像和民族精神三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无论是对于纪念抗战,还是呼唤国家统一,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萧红成名作《生死场》的再评价笔酣墨饱,异彩纷呈。研究者大多从民族主义、文化批判、女性意识、悲剧人生等视角对《生死场》的主题意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而对《生死场》的艺术特色却较少涉及,对其艺术缺憾更是很少关注。文章主要从审美效果、主题设置、文笔风格等方面对《生死场》的艺术缺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马静 《文教资料》2012,(1):62-63
成荫以善于导演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而著称,他的作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史诗意味浓厚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即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3年高考全国卷、分省自主命题卷的18道作文题,可喜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就整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且大都贴近现实,能兼顾人文性与思辨性;二是涌现了像广东卷“慈善捐助”、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等多道高质量的题目;三是部分考题在开放性、限制性的结合上把握有度。但是,命题缺陷也不容回避,大体也是三个方面:其一,言论类新材料作文题占比过高,未必可取;其二,个别题目‘‘浮云’’指数过高,依然太不着地;其三,部分考题激发功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纵观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作品,“民族”这一概念始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又有两个层面的内容:涉及电影美学的艺术本体层面和社会学的功能价值层面。关注美学传统和关注历史责任,这样的两种倾向,各自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不一,但都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在近百年的中国电影中,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缺憾”是指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残缺与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未有终极“圆满”的世界与人生,旧的缺憾被克服了,新的遗憾又随之而来,人生就是在这样有缺憾的世界里作有缺憾的旅行。而“人生的缺憾”也在文学艺术的三棱镜中折射出来,如生命的缺憾、情的缺憾(包括爱情、友情的缺憾)以及仕途的缺憾,都作为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而被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地描绘出来。“人生的缺憾”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动之以“苦情”,可使读者报文学艺术作品相融而共鸣,同时,在期待圆满的审美过程中,读者能体味到一种朦胧飘忽的美感。总之,人生的缺憾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缺憾在,才有了对圆满的希望和追求,才有文学艺术谱写出的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前以启蒙民众、宣扬抗日救亡为己任的国防电影,成为不受限制地正面表现中国军民英勇悲壮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抗战电影,并成为抗战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缘政治和文化生态的不同,1940年之前的抗战初期,内地出品的抗战电影更多地是展现中国军民正面战场上的奋勇抗击和流血牺牲;就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孙瑜所拍摄的抗战电影作品坚守的仍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间姿态。孙瑜抗战电影的民间性是复杂的,并不简单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独立性,而在于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表现出与国家意识形态、左翼文艺在不同程度与层面上的耦合。孙瑜电影在理念上注重揭示民间力量,在艺术上也同样注重借鉴民间形式,无论是故事形式,还是审美形态,都带有一种强烈而鲜明的民间色彩。因为这样一种民间理想,孙瑜的抗战电影才会表现出一种流动的主体性和复杂多面的自由性。  相似文献   

14.
朱煜 《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9-113,120
抗战前,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代表,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的教育电影曾风靡一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当局对基层统治的需要,教育电影成为对民众进行公民训练的有效工具,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显而易见。不过由于许多教育影片枯燥乏味,从而也影响了观众对教育电影的兴趣。同时,在中央政府厉行民众训练、推广播音教育之后,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教育电影的鼎盛时期也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时期云南彝族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创作的艺术缺憾,认为彝族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还在“李乔模式”上徘徊,国内外著名的大家尚未出现,摹仿情结、游戏情结和考古学思维情结是彝族作家创作中的三大障碍,彝族作家只有在观念、形式、美学风格上取得质的突破,才能有所超越,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抗战历史的叙写有所调整,民族主义话语重新出场,体现了作家试图与时代、历史对话的努力。作家在一定限度内重新评价社会各阶层包括国民党的抗日行为,强调民族精神而淡化了阶级立场。民族主义话语在抗战叙事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修正了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某些偏颇,从而实现了在文化转型的时代对历史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上海2004年历史高考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往往是抽象的、粗线条的,而电影则能通过生动的形象呈现历史的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日本侵略中国76周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它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却让人难以忘记。战争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也带来思考和启示。战后长期以来,日本从未对战争进行过深刻反省,其右翼势力不断否定侵略,美化战争,日本政界和社会一系列右倾活动,引起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关注和警惕。从南浔沦陷这一历史经验中可以使国人充分认识到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更坚定我们每个人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更好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育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的历史教育是向善的,教人原谅,教人宽容,教人善待别人,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的全部。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全是美好,还有丑恶,我们在教学生向善的时候,还要教他们辨别丑恶,教他们与丑恶斗争。不久前,看了冯小宁执导的电影《紫日》,没看完,只看了其中的一段。影片的男主人公是抗战时期的一个普通农民,母亲被日本士兵杀了,他被日本人强迫做劳工,后来逃了出来,遇上了一个苏联红军女战士,并俘虏了一个日本女学生。影片就以三个人在远东亚寒带森林里的跋涉作为叙事背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同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