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趣     
夏丏尊曾在复旦大学教书,第一节课,夏先在黑板上写:“夏丏尊,浙江上虞人,没有什么洋翰林博士头衔,但希望注意,是丏尊,不是丐尊。”课堂上一片大笑。  相似文献   

2.
壮心雅趣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卧室联)方志敏是著名的革命烈士,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才华横溢,能文能武,所著《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作品脍炙人口。这副对联,上联境界开阔,气魄雄健,可见壮心;下联情怀幽雅,色彩明亮,可见雅趣。上联写"三爱",下联写"四物",对仗本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雅趣人生     
读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我深深被作者生活中的雅趣所吸引。李渔是一个十分会生活的人,经常搞一些小"发明创造"。他夏有凉凳,冬有暖椅。凉凳是一个中空的方盒,里面灌上凉水,再盖上薄瓦当凳面,夏天坐上凉快得很。暖椅的结构也相似,下面装上抽屉,抽屉里点几块炭,  相似文献   

4.
雅趣卷     
《江苏教育》2012,(Z1):107
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黑格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张洁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这样描述兴趣:"兴"是形象;"趣"是诗人欲传达的精神、趣味和情性,是形象体系中渗透渲染出来的生命情调;"兴趣"是诗人的"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整体之后形成的浑然无迹,而又蕴藏深沉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竹林雅趣     
9月28日 晴 我一直以为养花赏竹是雅人的事。我不是雅人,从事的工作是雅事,但家在农村,每当农忙时节,也得担粪种田,还有砍柴、割草、碾米、磨面等杂活,忙得人灰头土面,别说在别人眼里是个农二哥,就是自我感觉也是土得掉渣。  相似文献   

6.
窗的雅趣     
推荐者语:刘熙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钱钟书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所以,许多人都喜欢关上门,打开窗子。临窗眺望,那是一种诗意的情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人的思维在无限的空间驰骋,让人的心灵在平静中得到陶冶。一扇小小的窗子让人忘掉生活的烦忧,让人超越自我的狭隘,乃至让人了悟人世与天道。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2008,(2):F0003-F0003
  相似文献   

8.
生病之雅趣     
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  相似文献   

9.
雅趣,即高雅的意趣。充满雅趣的语文课往往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有雅趣呢?雅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听了我校郑老师的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活动课《学会看景》,我感触良多。这就是一堂充满雅趣的语文课.既有艺术品位.又有生活情趣,充分展现了语文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2008,(3):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1.
也谈     
  相似文献   

12.
也谈     
  相似文献   

13.
<正>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它的高洁、无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雅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荷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才续了唐伯虎的下联,云:"书临汉帖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名人过年,各具雅兴,他们留下诸多趣话趣闻,颇为后世所传诵。唐代诗人高适,在寄旅他乡时,除夕之夜喜欢作诗以感叹时光的流逝。他那首《除夕作》便是咏春节诗中的上品;"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贾岛,每逢除夕,都要取一年之作置诸案头,焚香叩首,然后酹酒虔诚而祝曰:"此吾终年之苦心也。"借此总结创作经验,企盼新的一年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来。  相似文献   

15.
出外旅游,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收藏雅兴的人,如果能坚持收藏一些与旅游有关的物品,更会添趣获益。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直观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全部认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也谈本色     
按《辞源》:本色最常用的意思为“本来的面自”。对能保持本色的人,尤其身居高位而不失本色之人,人们历来大加赞赏,仿佛不失本色便完美无瑕,“惟大英雄真本色”是也;失去本色的人则多被冠以“陈世美”之名,而被大加鞭挞。 话题中的那个民营企业家,因为站了一夜火车就被人赞为不忘本色。我想不明白的是,莫非如果企业家能买到飞机票或者火车卧铺票的话,他就失去了本色吗?他就是一个道德品质有缺陷的人吗?人性是善是恶本来就是一个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因而怎样才算是保持本色,恐怕也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如何才能保持本色呢?是保持人之初的本  相似文献   

18.
也谈隐私权     
阐述制定中的我国《民法典(草案)》设定隐私权的相关问题。隐私权作为人格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权利。隐私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隐私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使人们免受精神痛苦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宪法精神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非商品性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将"市场"和"商品"联系在一起;所以,一谈到劳务市场,有些同志便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也视为商品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具有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也谈嫉妒     
《楚辞·离骚》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这个“害”字,既非惧怕之意,亦非有害之意,更非害死之意,而是一种犯病的心理症状。“害贤”即是犯“红眼病”,“害色”即是“吃醋”。嫉妒害人是小,祸己是大,爱嫉妒人的人活得忒累,不能长寿,因为他(她)给自己心灵上设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给自己脚底下使了一个不易去掉的绊儿。嫉妒心太强的人大多饮恨而死,因为事物不会按他(她)的意愿发展,终日妒火中烧,时间一长消受不了,只能让妒火将自己烧毁。从这个意义来说,哀莫大于嫉妒。嫉妒二字虽加女字旁,男人在这方面决不比女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