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少子化"现象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将威胁到民族存亡和国家兴盛。本文对日本"少子化"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认为其产生的根源是男女地位不平等。少子化问题将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岩 《华章》2010,(36)
近年来,日本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为世界最低.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对日本的教育、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少子化将成为21世纪日本政府需要面对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杀者的日趋低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自杀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对于少子化日益严重的日本来说,未成年人自杀现状令人堪忧。日本未成年人自杀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复杂社会现象。崇尚自杀的文化传统、自杀盛行的社会环境、层出不穷的校园问题、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自杀的深层原因。近年来,随着少子化问题的加剧,日本未成年人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社会现象,因少子化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已经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分析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可以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人口少子化是日本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少子化问题,如今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推动"带孩子上班"等相关政策来缓解少子化问题。少子化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因素,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日本茶道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文化名片之一。从室町时代茶道萌芽期到明治维新时期,茶道人口绝大多数为男性。但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茶道人口发生了极大的男女逆转。女性成为了从事茶道文化活动的主力。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的分析,阐明了"家庭的战后体制",即大量家庭主妇的出现和少子化的现象以及"茶道是综合文化"这一理论的确立,是战后日本女性成为茶道人口主力的关键因素;茶道为这些女性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人生价值,而这些女性为茶道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少子化现象在日本非常突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同样面临少子化危机.本文就中日两国少子化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24-133
自1980年代末期以降,日本开始遭受少子化问题困扰。因为少子化不单单是一个人口减少问题,它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少子化背景下养育孩子、如何实施学前教育,便成为日本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紧迫课题。以至于学前教育政策竟然成了日本举国应对少子化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0-14岁青少年的比例都呈不断下降态势。迅猛发展的老龄化与日益严重的少子化叠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减少,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对人口结构的负面影响必将日益显现。反观日本,其多年来努力遏止少子化趋势、想方设法克服少子化不良后果的经验教训,对于已经进入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似应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日本少子化现象加剧,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挑战。文章陈述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概况,分析了少子化现象对日本幼儿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背景与多种因素有关。以少子化现状为契机,日本政府制定、推进了一系列家庭育儿支援政策,这对有着相似家庭育儿状况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鹏 《华章》2009,(23)
日本近20多年来出生率持续降低,"少子化"现象一直困扰着日本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其主要原因是当代日本女性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婚姻观和生育观发生变化所致."少子化"将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是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亦应以邻为鉴,在警惕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同时,兼顾东、西部人口素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的社会上出现了国际化、信息化、少子化的现象,他们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选择高职教育的人数减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与普通教育的联系、加强社会监督、课程改革等。  相似文献   

13.
“少子化”问题是日本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为遏止“少子化”现象,有效提升婚育率,日本着眼于破解“少子化”现象发生的价值观基础,将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作为一项重要突破口,力图通过价值观教育为下一代日本人树立积极的婚育观和健康的家庭观。为此,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由政府主导,以中小学课程和实践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由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价值观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实施以“家庭规划支援”为重点的生涯教育策略,构建以“家庭科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策略,开展以“代际互动体验”为主题的校社协同策略等。从我国低生育率问题逐步凸显的时代课题出发,我国既需要夯实物质基础和制度框架,也需要注重价值构建,大力弘扬积极的家庭观、健康的婚育观和全面的人生观,倡导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尤其应注重发挥价值观教育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步入老龄化社会,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少子老龄化现已成为日本社会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难题。本文从成因、影响、对策方面分析少子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最早进入少子化社会的国家之一,面对少子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日本教育部门和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证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可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在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有效的少子化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幼儿教育也比较发达。21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有何特色,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如何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日本幼儿教育界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21世纪的日本社会和幼儿教育,将有以下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一、超高龄化、少子化社...  相似文献   

17.
纵观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女性充当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过程中的主力军角色:新世纪以来,随着日本“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女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未来在解决日本劳动力不足、日本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等问题上,女性也将充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加剧和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日本的高等学府正遭遇着破产的尴尬,而且这已成为日本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呈上升趋势。在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中,私立大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接二连三被迫关门,实际上宣告了其风光不再。大学倒闭进入了高峰期。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是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学界的专家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少子化(低生育水平)是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状态,由之引发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将人口问题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日本的高等教育先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少子化时代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压力。根据有关人口预测的相关研究,2008年后我国进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由增转减的阶段,这一趋势将持续至少10年。诚然,美日等国高等教育在少子化时代的改革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少子化时代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强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日本面临少子化、智能化、国际化、后疫情等繁多问题,日本高等教育在自身发展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化解危机,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