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娜 《湖北档案》2013,(11):18-19
档案意识是影响和作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社会的档案意识还是档案的社会意识,均是对档案与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整体性分析。2012年第17届档案大会以变化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对档案身份认同进行探讨和定义。笔者拟从社会档案意识角度谈谈对档案身份认同的看法。1.档案身份认同的内涵身份认同源于拉丁文idem(相同、同一之意),后来发展为英语identity(身份、认同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焦点梳理发现,档案学者们已经就档案在身份认同中作为历史记忆中介的功能定位、作为身份认同建构性资源价值与推进认同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论证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综合考察研究现状后也得到了相关研究尚存在概念辨析混乱化、研究视角单一化、研究内容静态化、研究层次局限化以...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现代性加剧了公众对于身份认同的关注,公众探寻家族历史的欲望愈加强烈,家族档案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档案、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理解家族档案的价值,提出家族档案的家族认同机制以及家族档案在当代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延伸,强调必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家族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随着档案的记忆属性以及档案在集体记忆构建上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强调,其在身份认同建构上的价值也呼之欲出。本文在对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基本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档案-记忆-认同”的模型来明确档案在身份认同上的价值,最后,总结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对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酷儿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中有关性与性别的代表性理论,认为性与性别非自然形成,而是一种文化与社会建构的结果,该理论已成为性少数群体甚至所有边缘群体"正名"的重要凭借.在酷儿理论视角之下,性别身份具有流动性、交叉性与多样性等特征,而档案的历史记录属性与信息相对固化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权力与权利相互作用,常常使性别身份认同在档...  相似文献   

6.
7.
王笛 《北京档案》2018,(7):17-20
身份认同是自档案记忆之后档案界又一个关注点和研究点.身份认同为认识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赋予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新的价值与意义.身份认同视角下,档案文献编纂具有记忆建构功能、话语媒介功能以及文化宣扬功能,身份认同建构下档案文献编纂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求编纂工作转向开放参与,另一方面要求编纂的叙事方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
9.
闫静 《浙江档案》2023,(2):30-33
“后真相”中的“竞争性真相”内涵包含了真实与虚构两个面向。在后真相时代,“档案真实”为“竞争性真相”提供了最为可靠、可信的记录信息;“档案虚构”则衍生了“超越”真相的更丰富的叙述表达。基于“档案真实”建构的身份认同更多是制度导向下的产物,而基于“档案虚构”建构的身份认同则更多是情感导向下的结果。二者蕴含着身份认同的差异逻辑。  相似文献   

10.
所谓身份认同,就是人们对自身归属的主动寻求。在英文中,身份和认同是同一个单词“identity”,它的基本含义为在物质、成分、特质和属性上存有的同一的性质或者状态,绝对和本质的同一,以及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一个人或事物的同一性,一个人或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其他的状态和事实。那么对于档案的身份认同,我觉得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档案工作者的身份认同,二是档案职业的身份认同。档案工作者的身份认同是指档案工作者自我对社会所界定的档案工作者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定自己作为一位档案工作者,允诺和遵从作为档案工作者的规范准则,把档案职业作为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档案职业的身份认同是指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一项职业,他所能为社会提供多少服务与贡献以及它能够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认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刘洋洋  闫静 《山西档案》2022,(4):34-41+33
吴宝康把大半生献给了中国的档案事业、档案教育、档案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身份认同因而也紧紧围绕着它们构建与变化。从革命者到档案教育家,从“苏联经验”的践行者到中国化档案理论的构建者,从“经验型”档案学到“理论型”档案学体系的力行者,不论身份如何转变,吴宝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档案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热忱始终不变。他这份深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他成为档案方法论“本土化”的推行者、档案理论体系“本土化”的塑造者和档案实践“本土化”的倡导者,并终成一座被广泛认同与拥戴的“高山”。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性记忆符号或叙事媒介,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趋势:一是通过记忆建构,维系与重建身份认同;二是通过记忆消解,抹去与隐藏个体差异。而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又与记忆和遗忘相伴相生,即档案选择性记忆以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选择性遗忘以消解身份认同。如今,身份认同话语从权力神坛转向更广泛的个体语境,这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新诉求,即构建一个全景的档案世界,尊重个性、包容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社群口述档案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社群口述档案建设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足,对社群口述档案促进成员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思考,提出其作用表现为促进社群成员划定自我边界、构建群体认同,最终实现身份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14.
15.
安步赢  苗苗  杨育智 《山西档案》2022,(3):81-88+176
高校红色档案是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资源。党员身份认同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到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开发高校红色档案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有助于加强高校档案分类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档案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和拓展党员教育资源。通过对S大学红色档案促进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红色档案存在资源还不够丰富、红色档案内容开发的普及和深入度还不够、叙事结构有待改进,基于红色档案的教育形式有待拓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加大协作、主动收集、强化管理三个方面丰富高校红色档案资源,提出了以课程化、专题化、时代化推进红色档案教育,开展基于红色档案的体验式、便携式、立体式党员教育模式,为高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探索“三化三式”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身份认同关系的研究现已有一定规模。档案文献编纂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环节,身份认同研究的深入为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多重角度和理论借鉴。在数字时代,从传统到现代这一历时性角度来探讨档案文献编纂与身份认同构建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为档案文献编纂在身份认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找到承接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宿舍群体认同的缺乏,是导致高校宿舍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宿舍档案文化建设为调节宿舍人际矛盾,形成群体认同提供了新的思路。宿舍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宿舍文化认同危机、不断加强宿舍的群体认同并发挥着调节宿舍矛盾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宿舍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宿舍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大学生宿舍建档的积极性、把宿舍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方面探索建构宿舍档案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档案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的原始性凭证,蕴含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和身份信息,是族群认同的关键性材料,彰显记忆价值、认受价值和文化主体价值.本文基于档案在族群认同中功能展开的观察元框架,通过明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认同传递机制,解析个体通过"刻写实践—共谋筛选—档案保管"向族群传递认同的交互行为,以及族群经由"仪式展演—情...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是认知和定义阅读推广人的基本依据。文章在梳理身份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阅读推广人身份认同的内涵、特点以及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从自我整合、阅读者客体认同和社会架构支持三个维度,提出了阅读推广人身份认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