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需要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进行再认识。通过CNKI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近26年的文献分析,发现研究主题随着时代变化发生变迁;其历程可分为引介探索、快速发展和丰富多元三个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依托课程和海外交流开展;研究方法多以理论论述和经验总结为主,但核心研究群尚未出现。今后的研究要以构建共同体助力国际理解教育、补短板加强教师国际理解素养培养、整合资源打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证研究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科学化为取向,以此贡献中国智慧参与全球国际理解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乡土情怀、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是问题缘起,二是逻辑起点,三是培养目标,四是愿景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理解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多元世界、不同文化和人类共同利益等问题时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宽容、尊重、合作、共生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全球化、未来化的眼光,拥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日显重要。2016年,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4.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并以英、美、日等国为例具体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措施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高瑜  刘晓科 《四川教育》2023,(Z2):53-54+58
高中历史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的载体,能够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可运用“冲突化解、概念牵引、价值塑造”三大策略,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8,(1):97-102
运用文献计量学等研究方法,梳理近20年间我国学位授权点评估的相关文献,对文献数量年份分布以及期刊论文的刊物、作者、作者单位、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分析学位授权点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7,(4):89-102
中国大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经历了兴起、探索和拓展三个阶段,在国外经验借鉴、基本理论探讨、专门实践探索和学科教学渗透四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外经验借鉴方面,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先行者的日本、美国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基本理论探讨方面,研究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内涵、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专门实践探索方面,区域实践探索和学校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科教学渗透方面,研究者对英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探讨。未来中国大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应注重扩展研究的世界视野,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加强课程体系研究,推进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经历了萌芽、探索、理论框架形成和地方课程建设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背景、理论框架、模式、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通过多年的探索北京市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践推广和组建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学科渗透式教学的核心。其内容结构不仅包括全球视野的国际共同问题,还包括反映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内容,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该课程的教学具有活动中心、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特色,适用于具备条件的城乡学校。  相似文献   

10.
"国际理解教育"促进着当前教育的发展,"理解教育"也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与梳理建国以来的国际理解教育与理解教育研究情况,从历史行程、剖析关联与策略操作等层面寻求其支撑点、生长点及多元研究路径;审视与批判其研究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重构理解教育研究空间,以期获得研究性的拓展与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国际理解教育"促进着当前教育的发展,"理解教育"也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与梳理建国以来的国际理解教育与理解教育研究情况,从历史行程、剖析关联与策略操作等层面寻求其支撑点、生长点及多元研究路径;审视与批判其研究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重构理解教育研究空间,以期获得研究性的拓展与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国际理解与教育——兼日本国际理解教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交通手段的进步,多媒体的诞生以及世界性的联网,还有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带来了全球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们的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并不断地予以实施。这样,就使得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显得越来越小,正如有的学者用“地球村”一词来  相似文献   

13.
国际理解教育——学会理解与共存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进程中,多元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既冲突又融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根基是学会“理解”与“共存”,共创和平环境,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提出,现实意义,理论根基和涵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及新课标的支持,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条件。同时,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地理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薄弱、地理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写缺乏深度、地理学习评价忽视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的困境,因此在教师发展、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中积极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使用COOC软件工具,以中国知网1029篇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行量化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起步再到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术研究主体较为分散,还未形成一批稳定的研究团队,实践探索较多,但基础理论建设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时代背景的变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教育的新特点,目前国际教育成就协会(IEA)展开了第三次公民教育调查,即"国际公民与公民素养教育研究"(ICCS).这一调查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国际性的公民教育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同时,这一评价框架的形成及研究特征体现出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趋势:更为关注多维公民身份的评价、主动公民的培养和区域评价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国际化实践由来已久,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经历了单层次表层访问交流、多层次深入交流合作、宽领域立体交流合作三个发展阶段。从价值层面反思,面对文化差异,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共享的视域融合机制,文化共享是个体对跨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对青少年而言至关重要,国际化视野、国际价值观、国际化行为是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三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困境与出路—“全球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促进化间的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促进化问理解与对话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通过分析“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一种在世界普遍存在的、披着全球化外衣的异化的教育形态——“全球化”教育,指出这种教育掩藏了种种陷阱。与此相应,提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它是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倡导、50年代的初步实施、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70年代中期的转折及八九十年代的发展几个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社会上的曲折变化,同时也预示着国际理解教育在新千年的重要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内容主线,并剖析其在学校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