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选取《雷雨》台词感叹句中的语气词进行研究,以探讨《雷雨》中语气词男女性别的使用差异,从而获得对《雷雨》语言艺术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爱好《雷雨》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当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语文教材统编版和人教版都选入了曹禺的话剧名作《雷雨》,均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曹禺选集》,前者为2004年版,后者为1978年版。笔者仔细对比却发现,两者在部分台词上有细微的出入。《雷雨》的语言精炼蕴藉,具有丰富的个性色彩和戏剧动作性。看似极普通甚至可有可无的人物对话中,却往往深藏着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意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雷雨》对这部分台词的删改,  相似文献   

4.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  相似文献   

5.
<正>《雷雨》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因为它不但写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呈现了复杂多变的人性。我读过3遍《雷雨》,觉得自己读懂了《雷雨》,读透了《雷雨》,读出了周、鲁二人复杂、矛盾、深远的内心世界——《雷雨》并不全是“矛盾对立、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针对《雷雨》剧本本身的特点和高二学年语文的任务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三条目标:1.具有生命力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2.戏剧台词的理解和诵读。3.利用冲突认识人物性格。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阅读《雷雨》全剧。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京剧《红灯记》之《痛说革命家史》部分。  相似文献   

7.
《雷雨》写在三十年代初期,它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一颗永远不会褪色的璀璨明珠,它以二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它那起伏跌宕,严密紧凑的故事情节,那紧扣人物心理,实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那思想和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坚实地位。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曹禹先生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给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八位身份经历不同,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繁畅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雷雨》这部剧本中作者塑造…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蜚声中外文坛的著名的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课文节选的第二幕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全剧中最精彩之笔。因此全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在这一幕中窥其全豹。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高度性格化和富于动作性的台词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根据一般授课情况来看,一般要用三、四课时方可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这种六千多字的长课文,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与教学《雷雨》时,我始终认为文中周朴园的一句台词,涉及到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不符合剧情的发展,也不符合人物的情感特点的嫌疑。特冒昧指出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台词是话剧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台词是话剧的灵魂,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揭示都要靠台词来充分体现。话剧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赏析台词,怎样准确把握人物台词的丰富性和爆发力,是话剧教学的重中之重。否则,就会停留在台词的表层,难以领悟到话剧台词的丰富意蕴和发展张力。《雷雨》是曹禺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充分  相似文献   

11.
【导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阅读了《雷雨》文本,了解了其中的人物关系,把握了作品的矛盾冲突:很多同学还结合文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主题方面的、有人物性格方面的、有人物语言方面的、有标题的含义方面的,等等。这节课,我们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重点分析人物台词,并看看台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情感,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反问句所含括的拒绝否定、怨愤不满、暗示提醒、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天然地带有“言外之意”和导向交锋的情势,将它穿插于《雷雨》人物的台词中,能更深入地揭示其错综微妙的复杂关系,更充分地激活彼此之间的意志较量,更好地实现从对话中来表现矛盾冲突、推动事件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大量使用反问句是《雷雨》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反问句所具有的潜在的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深受观众的喜欢,《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美人心计》等历史电视剧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其中《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更是成为了古装电视剧的楷模,其在收视率与艺术上都是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的。本论文主要探讨《后宫甄嬛传》的艺术性,该电视剧主要是从人物造型、演员台词以及角色塑造三个方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作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统一的话剧作品,《雷雨》的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成功最重要的,则是人物形象塑造,正如著名评论家周扬所说:“《雷雨》最成功的一面是人物。”正是由手这一系列精心设置、着意刻划的人物以及其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独创的名著。它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情节生动、丰富、紧张。第三,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戏剧性;台词有力,富有动作性;人物语言鲜明,富有音乐性。  相似文献   

16.
曹禺先生二十三岁写下的天才之作《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出色结合而被推崇为经典性的话剧名著。时至今日,历史的车轮已经转过那段“阴沉、郁热”的岁月,《雷雨》仍以其不朽的魅力,隽永的意味折服读者和观众。没有一定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思想的精髓的;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人物对话的高超和精妙的。《雷雨》成功塑造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人物形象,丰满、复杂而又真实、典型。作品的“灵魂人物”周朴园被刻画得尤为“入木三分”。用“狼”来比喻周朴园,我想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只能让为数不多的生活场面在舞台上直接表现,而对于过去曾有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通过人物对话间接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戏剧的语言更加精炼。有时,在精炼的台词中,要刻画人物复杂多变的感情世界,语言的负担是很重的,潜藏着更多的含义或弦外之音,这就是潜台词。潜台词的出现,使戏剧台词顿然生辉。它更含蓄、更细腻、更深厚、更能刻画个性,掀起观众(包括读者)的感情波澜,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之所以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妙语连珠——运用了众多的潜台词,使《雷雨》成为语言艺术的杰作。节选课文概括起来,基本上有这样几类潜台词:  相似文献   

18.
副词“还”经常用于反问句,帮助形成反问语气。本文对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11集台词和《雷雨》中的“还”类反问句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反问句中副词“还”有4种意义: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增量;元语增量;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曹禺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之一,曹禺在《雷雨》中对语言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他的语言实力。《雷雨》中的语言简短但不贫乏,通俗易懂但不浅露,凝练含蓄,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这不仅是由于他使用了符合人物特点的独特词汇、独特语句,还有独特的语调节奏,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在人物性格发掘和创造方面给演员无限想象的空间,也给了他们更丰富的素材,推动了戏剧冲突的发展,激起读者对人物性格的揣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禹先生的名著《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它是曹昌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雷雨》不仅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堪称杰作,在世界文坛上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雷雨》剧本诞生之后,在国内深受观众的喜爱,同样,先后在日本、苏联、罗马尼亚。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上演,也都普遍受到欢迎。《雷雨》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几十年来译述它的文章很多,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说。但是,今天重读这个剧本,笔者有些新感受,说出来愿与大家共同商榷。一、矛盾冲突的主要线索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