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你作业写完了吗?""别说话!"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就知道是班长大人在挑"刺"。"刺头"班长虽然个子不高,可她瞪起那双大眼睛,比她高的大男生也会惧她三分,再加上她那一番伶牙俐齿的教训,更是让你哑口无言。记得那天,同学们都很早来到学校。见"刺头"班长没来,大家就开始闹腾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一看就知道他是"刺头",绝对的,虽然才刚刚遇见他。高高的个子,硬挺挺的身板,总是微微地弓着背,黧黑的肤色彰显着不温顺,犀利倔强的眼光毫无怯意甚至有些挑战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个孩子,让我从心底发怵。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刺头":走在路上遇到老师从不打招呼,梗着脖子目不斜视地与老师擦肩而  相似文献   

3.
<正>刺头学生常常会让老师感觉头痛,因为他们常怀有"逆反"情绪跟你对着干,不听话。我遇到过的刺头学生不少,常与他们过招,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仨……我与因天然原因"逆反"的学生刘学生刘原本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团结同学,尊重教师,还是班干部。可是有段时间他的性情有变化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不顺从",有时候会跟你"反缠",居然还出现了不写作业的情形。以前,学生刘可是从来没有不写作业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耿彦华 《河北教育》2014,(12):34-35
每所学校,总有那么几个让校长头疼的教师,致使做校长的左右为难。这些人就是很多校长和教师眼里的“刺头”。如何管理这部分教师,对于校长来说是个挑战。我从一开始当校长就注重研究难于管理或者那些不听话的教师,几年过去了,我感到:凡是刺头的教师背后必有一个或几个不称职的校长。凡是刺头教师总有一个共性:心直口快,直言不讳,一般不遮遮掩掩,也不太顾及人情面子,敢于坚持真理,性格一般比较固执,不容易采纳别人的意见。尤其对有的领导有意见,刺头教师总是和他们过意不去,似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毛德明 《班主任》2008,(10):16-17
一些学生总是让班主任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推出德育导师制:年级组每位教师(除班主任)负责辅导一个“问题学生”,最让大家头疼的小飞安排给了我。  相似文献   

6.
余小红 《教师》2014,(7):115-116
正即兴演讲中有种技巧叫"曲径通幽",意即拐弯抹角,先说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然后才揭开谜底,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笔者多年观察小学班主任工作,发现"曲径通幽"不仅是演讲的一门技巧,更是班主任老师降服"刺头"的必杀绝技,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径",必能带来别样的"幽"。一、以"兴趣"为径彭老师讲的故事:小勇的父母中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使其养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个  相似文献   

7.
一些特长生坏脾气大,软硬不吃,思想偏执,敌视教育,教过的老师每每提起,都是摇头叹息,再遇上几个刺头,更闹心了,尤其是班主任。当班主任五年,遇到的刺头不少,但特长生里的刺头之刺尤为刺人。主要结合一则案例,谈一谈给特长生拔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贾昌荣 《教育》2012,(12):28-29
"刺儿头员工"未必都是寄生于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刺儿头员工"的团队未必不是好团队,没有"刺儿头员工"的团队更未必是好团队。有"刺儿头员工"不怕,怕的是管理者无能。有些管理者习惯于清除异己,但如果对"刺儿头员工"实施一刀切式的"斩立决",这样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钟燕萍 《中国德育》2012,(16):64-65
凡在我班任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这是“刺头”爆多的一个班级。初一刚进来时,“刺头”宝宝们尚年幼,陌生的环境,新奇的事物,通常老师板起脸来,训斥一顿,还能被唬住一阵儿。但现在初二了,宝宝们个头儿长了,胆子也大了,就没那么好糊弄了。因此,经常有科任老师来向我抱怨、告状,而且戏言:“刺头”宝宝们只有在我的课上才会装成乖乖小绵羊...  相似文献   

10.
“刺头”和“学优生”,两个似乎完全对立的概念,可能在一个学生身上“兼而有之”。如何去直面和管理他们,关乎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他们的成长、成才,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刺头的幸福生活……@张宏亮~~  相似文献   

12.
新接手一个二年级班,就了解到班里的刘某在一年级的时候爱和同学打架,家长经常找到学校,有时甚至找到校长那里,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课下经常把小虫子之类的小昆虫放在女生的文具盒里,吓得人家大哭大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是出了名的“刺头”。我想,我的班主任工作应该首先由他入手。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初中学生吴秋实在2001年中考中以680的高分(满分700分)夺魁,语文考出125分(满分130分)的优异成绩。笔者最近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曹:你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吗?吴:我想首先要做到“博”,要博览群书,多读好书。如我学习《孔乙己》后,又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在比较迁移中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在学《变色龙》之前,我就读过《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苦恼》,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我对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理解得就深刻一些。平时我每天总要用上一小时浏览报刊,包括有关围棋知识的文章,我还是市围棋选手呢!这些都有助于我扩大知识面,积累库存信息,培养缜密严谨的思维习惯。靠这些,我还在南通市2000年中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曹:有些同学看的书报也不少,但效果不像你那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吴:我想除了“博”外,还得“精”,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我把所读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型的,另一类是品味型的。读到精彩之处,我总是静下心来,下工夫细嚼慢咽,甚至一句“嚼”上三四遍,直至品出味来才罢休,真正做到读有所得。总之,既要“博览”,又要“深思”。曹:你这番话充满着辩证法。你的中考作文得分遥遥领先,这又有什么“高招”呢?  相似文献   

14.
用“无动于衷”而不用“无动于中”《现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作中。《新华》只收“无动于衷”。《大词典》以“无动于中”为主条。词频统计:无动于衷186,无动于中0。宜以“无动于衷”为规范形式。(参见“热衷”条)用“毋宁”而不用“无宁”《现汉》:“[毋宁]副词,表示‘不如’:这与其说是奇迹,~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作无宁。”《新华》处理同《现汉》。词频统计:毋宁43,无宁0。在“不如”的意思上,“毋宁”与“无宁”为异形词,宜以“毋宁”为规范词形。“无宁”在古汉语中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15.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16.
物理图象能直观、形象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表示相关的物理内容,描述清晰的物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纵观05年高考试题(见表1)有关图象题目比重增加,要求相应解决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预见此类题目必为今后高考热点,所以学会处理图象问题尤为重要,笔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据传说,“白眼”“青眼”语出一个与魏晋时著名诗人阮籍有关的故事。故事说的是:阮籍母亲亡故后,其好友嵇康来慰问,阮籍给一“青眼”;而嵇康素看不顺眼之兄嵇喜来吊唁时,其却给一“白眼”。那么,阮籍如此之表情是为何意呢?原来,“白眼”与“青眼”之意思相对。前者即眼珠向上翻出或向旁边转出眼白部分,其常被用以表示看不起人或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ついに”、“とうとう”、“やつと”、“ようやく”这四个副词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一般的日语学习者也不易区分.这四个词和汉语的“终于”的含义十分类似,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努力后得到某种结果.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是不能和“终于”画等号的.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否译为“终于”的情况.通过词典例句和翻译作品的句子来分析,最后得出“ついに”和“とうとう”基本上都能够译为“终于”,“やつと”和“ようやく”以过去时“シタ”的形式出现时可以译为“终于”,其他时或体的形态则不能.  相似文献   

19.
“谦”“慊”“嫌”“歉”“嗛”是一组以“兼”为声符的同源词,字形也相近。在文字的发展中,这五个字常常辗转相同,意义交叉严重,古今的字义与用法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给后人的理解和运用造成困惑。本文结合前人的注解与用法对“谦”“慊”“嫌”“歉”“喋”这五个字的含义及通假情况进行整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