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具有繁荣或者凋零的双重可能性。根据旅游开发和保护程度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为"持续绽放"型、"含苞待放"型、"短暂绽放"型和"接近凋零"型4种类型。高保护、高开发的"持续绽放"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创造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双重繁荣。针对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采取不同程度的旅游保护和开发组合方案,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再繁荣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颖 《兰台内外》2020,(15):41-41
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新高度,新时代赋予了档案工作者新的使命。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服务先进文化建设,担负起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文化环境的重任,是时代赋予档案人的使命和担当。本文结合辽宁省档案馆改革后工作的创新思维理念和工作实践,探寻改革新形势下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服务辽宁经济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对策,结合工作实践,从档案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助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族艺术档案是地区性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本文分析原生态民族艺术档案文化传承艰难的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传承人队伍建设"旅游开发"档案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等彝族艺术档案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推动档案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而档案文献遗产、文物档案等历史文化遗产凭借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深度挖掘价值成为机构合作开发的焦点对象。从开发对象、开发途径、开发效果三个维度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内档案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LAM馆藏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供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5.
屈强 《兰台内外》2024,(11):25-27
为了探讨数智时代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建设路径,研究分析了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特征、时代价值及开发路径。研究以数智时代背景为基础,分析了数字化文化档案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数字化进程在文化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化策略不仅可以提升文化档案资源传播效率,还可以增强公众文化参与度,推动社会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参与主体,提高文化档案资源开发质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文化档案资源开发智慧化、创新文化档案资源表现形式,发挥文化档案资源价值功能等策略,可以实现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高质量开发,充分发挥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档案资源与旅游资源交叉支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资源与旅游资源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集.档案资源可以作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认定的重要依据.笔者将从“本真性”、历史与文化价值和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管理与推广三个方面分析档案资源与旅游资源交叉支撑的可行性.这为今后进行档案学与旅游管理学的交叉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张科  汪彦 《四川档案》2020,(6):34-36
<正>档案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成果,是具较强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都江堰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成都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支撑,促进档案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既可让沉睡档案文化资源焕发新的时代光华,又可实现旅游产业形态和产业链丰富充实,走出一条档案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转变模式分析了信息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建设跨机构集成策略,建立多平台或机构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促进用户、研究者和民众借助网络获取服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服务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尹良鑫 《山西档案》2023,(4):110-116
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乡村文化记忆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在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挖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首先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生成逻辑入手,剖析了其建设的必然性与技术基础,随后分析了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提出了建立数字仓储实现档案资源利用整合、融合数字理念调整档案文化建设观念、面向记忆传承重塑档案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构建协同联动治理机制革新档案治理模式等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红霞 《兰台内外》2024,(12):22-23+29
档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旅游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将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两者相融合能够获得创新性发展。本文联系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基本概述,分析了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并从政策推动、人们需求、资源挖掘、内容打造、形式创新等角度入手,提出几点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傅少容 《兰台内外》2023,(35):79-81
红色档案资源在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深度分析了新文科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意义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旅游项目、红色档案资源和教学相融合、红色档案资源文创产品以及打造红色资源情感依赖内容四个方面,探讨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符史涵 《兰台内外》2023,(6):6-9+15
海南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其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档案工作作为文化工作重要组成,海南的档案工作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过程中应发挥自身作用。本文主要从海南档案工作赋能海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档案工作参与海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八个方面提出推动档案工作赋能海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促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宇 《兰台世界》2023,(9):109-111
通过对文化、商业、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中辽宁省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的深入研究,深度挖掘区域文化特质以及我省红色档案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多重功能,为我省红色档案资源助力辽宁文商旅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用红色档案文化助推辽宁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档案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产物,是旅游景区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对旅游景区档案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有利于保护珍贵文化档案,维护文化遗产资源安全;有利于积累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地方档案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主体与开发客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的类型及开发的路径,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莘婼  康胜利 《兰台世界》2023,(5):56-59+63
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档案馆旅游功能的实现为档案馆自身建设、档案宣传和档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范式。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档案馆凭借馆藏和空间优势,可从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两种路径有意识地主动实现旅游功能,并通过馆际合作、文创开发、拓宽受众和渠道等策略优化档案馆旅游,提升档案馆自身以及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鲁汉蓉 《兰台世界》2015,(2):111-112
本文基于旅游学中的本真性理论,在回顾分析藏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藏族档案的旅游文化价值符合旅游本真性的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开发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月 《兰台世界》2024,(2):55-57+61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红色档案资源的共建模式研究,对于促进新时代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多”共建模式,是指以多方联动的主体、多专题建设的内容、多种资源融合的方式构成的新型建设红色档案资源的模式。对红色档案资源共建模式的探索,可以拓展红色档案资源社会服务功能,使其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杰 《兰台世界》2022,(6):80-82+85
红色档案是革命奋斗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积存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以辽宁朝阳为例,通过对现有红色档案资源的梳理,探索红色档案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用好、用活、用精红色档案,凸显档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需求,为红色旅游提供资源支撑和内生动力,围绕红色文化主线创新旅游项目,助力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实现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