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外学习及生活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国家实施"减负"政策,学生课余时间多了,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并未丰富,而主要是参与课外补习与培训的应试性学习活动。通过对现有文献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与培训的研究综述,总结和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与培训的现状、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和家长合理看待课外补习,呼吁社会、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以期提高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质量、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在日本,中小学生的课外补习盛行。各类补习主要是由学习塾(私塾)开办,其规模相当庞大,已经形成了产业。课外补习作为一种课外学习方式.对日本学校的正规教育造成了一定冲击。文章对日本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热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应对此类教育问题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谢丽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6):39-42
新课程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为课外补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课外补习是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新课程强调课程的选择性,注重家长、学生的自主选择,为课外补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课外补习可以创造比课堂教学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韩国课外补习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外补习热席卷全球,其中在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尤为盛行,其治理问题随之而来.本文着重探讨了韩国课外补习政策的演变和得失,以期对我国制定和执行课外补习政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得出:东欧三国和我国的课外补习的兴起原因在文化和经济维度上存有差异,但全球教育文化的推动、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校教育制度隐含逻辑的转变是二者共同的表征;二者阶层和城乡差异说明课外补习具有社会复制和分层功能,急需政府改进社会福利;二者的规模存在、相关信息的非官方性和政策的放任性呼吁政府改革现行政策;东欧三国许多大学教师从事课外补习警示我国政府关注大学教师因自主招生考试而从事课外补习滋生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课外补习能否有效提升学业成绩一直是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对课外补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总样本上,课外补习并不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快车道",甚至显著地降低了初中生的标准总成绩;与此同时,课外补习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显著地减少了初中生感到沮丧、悲伤、生活没有意思和不快乐等负性情绪的频率。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发现,"补习无效"主要存在于男性、农村和父母职业为非精英的弱势亚群体中,而"安慰剂效应"也常常在这些群体中同时出现。上述发现说明,对于优质教育机会不足的弱势群体学生来说,参与课外补习的根本动力可能并不在于学业成绩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 相似文献
9.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了4所小学、2所初中1614名中小学生,结合对部分学生、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访谈和观察,探讨了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现状、特点与问题。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参与最频繁的课外活动仍为应试性学习,包括课外培训补习、家教补习和课外作业;(2)虽然多数学生参加课外应试性学习是自己的意愿,但不少学生是迫于家长要求的;(3)中小学生课外应试性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虽然对补习科目有一定帮助,但对提升总成绩效果不明显,还会影响课堂表现;(4)繁重的课外应试性培训、家教和作业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5)课外应试性学习活动收费较高,给学生家庭带来一定经济负担;(6)补习机构良莠不齐,教师素质需要提高,教学条件有待改善。据此,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外应试性学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模型探讨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背景、课外补习和学生非认知能力三者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非认知能力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发现,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非认知能力,兴趣类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学术类课外补习.兴趣类课外补习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非认知能力影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而学术类课外补习并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一方面家庭应更多的选择兴趣类课外补习进行投资,提高学生非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美育教育,重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本文就补习对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补习与英语学业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必然关联,真正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因素是学习者可控因素——英语学习信念:高低分组在学习焦虑、信心、兴趣和态度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更积极。研究表明,对英语补习应持理性判断,更应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13.
选取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进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的测量.结果发现,小学阶段创造性倾向呈波动性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生创造性倾向水平相对稳定,和小学的高年级相比没有显著提高;男女生只在好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的职业发展意味着这一群体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社会资源能力的增加.众多因素影响职校生的职业发展.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分析诸如接受教育的类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职校生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等结构性因素对这一群体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137-140
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业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剧,课余活动时间被侵占的现象比较严重。以江北区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课外足球活动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相关数据研究,提出当前我国整体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不足,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体育的状况1.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广大农村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农村学校大多顾不上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许多希望小学只有一座房子、几间教室。大多数农村学校不仅缺少必需的基本场地器材,更缺合格的体育教师。在不发达地区,因为财政拮据,设备 相似文献
17.
德性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在知情意行视域下,对德性探源、德性的内涵以及中学生德性的养成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的选择功能始于学校文化之间是有等级的,学校文化之间的等级性是总体社会结构的反映.此为学校文化的一种逻辑.此种逻辑会引发两种意外后果:其一是制造“帕累托最优”之障碍;其二是造成帕金意义上的“社会排斥”.学校文化的另一种逻辑在于其同化功能.学校文化的同化功能根基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它将社会系统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