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巧用家庭的力量促孩子读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把每一位家长提到了教育教学的最高位置上。而当前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是每位尽责家长的共识。针对孩子刚迈入学校大门,手足无措的家长最需要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分离焦虑在所难免,而家长也是常常放心不下,顾虑重重,总想利用接送孩子的间隙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在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介绍给老师,希望老师能多了解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老师们一般都会建议家长把孩子送进班后能尽早离开。这样一来,老师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倾听每位家长细心和琐碎的嘱托,有时对家长的做法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家长与老师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于是,  相似文献   

3.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总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孩子身上很微小的“毛病”,在有些家长看来却很严重,总想让老师帮忙改正。所以,在和老师(尤其是新接手一个班的老师)沟通时,往往说的是孩子的不足之处,而这样的“不足”使老师先入为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先想起和关注孩子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5.
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  相似文献   

6.
李军艳 《考试周刊》2014,(37):188-188
<正>在幼儿园工作中,和每位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常常听家长埋怨老师不近人情,孩子一有情况就"告状",语气生硬,不考虑家长的面子。老师也常常是一肚子苦水,"孩子是你的,怎么动不动就责备说孩子教不好是老师的事情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老  相似文献   

7.
各位家长,感谢你们的光临!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然而,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出息呢?我想,除了老师的教育外,它与我们家长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每位妈妈都希望老师能喜欢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然而,总是一些父母头疼孩子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老师。甚至感觉到老师也不喜欢自家孩子。我们相信。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老师也是人,她们面对班里那么多孩子,有些孩子又特调皮,难免有疏忽或不周到的地方,所以就需要家长有技巧的相处和沟通,以达到理想的“双喜”效果。  相似文献   

9.
去年初以来,红桥区各小学开展了“我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爱上我的课”和评选“学生热爱、家长欢迎的好老师”的“双爱一评”活动.日前,红桥区教育局召开总结表彰会,122名经过家长和学生评选出来的“学生热爱、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受到区教育局表彰.开展活动一年来,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学艺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更是满怀热情地帮,主动与家长沟通情况.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千方百计地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有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失去信心,很不礼貌地拒绝教师家访.教师虽然很委屈,但没有因此放弃对学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胆子太小,希望老师您多照顾。"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上课多让自己的孩子发言,以锻炼他的胆量,下课多引导他与同学玩耍,以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太调皮,老师,您要严加管教。"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遵守纪律,尊敬他人,学会学习。……可见,每位家长都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健康、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教女     
一直以来,总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管得好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却管不好自己的一个孩子。其中透看颇多无奈 也有许多老师为了“避嫌”,特意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别的老师班里,说是如果放在自己班里准管不了。做个好家长比做个好老师难吗?教师该如何做好家长?本期选几篇教师切身体会文章,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常常在无意之间注入孩子的脑海,并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是否所有家长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充分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傲、自立而不自私呢?我们来听听傅老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红梅 《贵州教育》2009,(21):21-22
“我真诚地希望能和您成为朋友!“我把您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相信,当每位家长听到老师这样的一番话语时,都能感受到那份真诚与关爱。当我成为一位母亲后,更能体会家长们的心情和对孩子的那份爱。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时,也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5,(8):89-90
这学期,渝北空港新城小学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三方评测,由孩子、老师、家长自己分别按一定比例打分,得出每位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成长的成绩.近日休学典礼上发放了家长成绩单,结果有点“惨淡”:全校2125名学生,仅有335位“合格”父亲,446位“合格”母亲,爸爸妈妈都“合格”的家庭只有220个.(1月31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15.
往常“六一”庆祝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基本都是由幼儿园确定的,忙了园长和老师,而孩子并不个个都高兴。如上台表演的幼儿和家长兴高彩烈,没有上台机会的幼儿和家长闷闷不乐,有的责怪孩子没出息,有的埋怨老师太偏心,有的为了孩子心理平衡,不得不给孩子买点东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近年来,“六一”前夕,我们就及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和教师一起讨论“六一”庆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家认为“六一”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陈艳伟 《江西教育》2023,(45):34-38
<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名教师只有成为最纯净的那滴水,才能做学生心中最真、最纯、最美的好老师。”“在‘学校大星空’里,每个孩子、每名教师、每位家长都是其中的一颗星,学校教育就是点亮星光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闪光。”“教师要有甘当基石的胸襟、水滴石穿的毅力,用对学生最真的爱,才能实现‘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音乐,爱唱歌,有条件的还让孩子学乐器。在本期内,“智多星”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测查孩子音乐智能的方法,当然这只是仅供参考而已。了解孩子音乐智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音乐素养,为此“智多星”又请来了小学音乐老师龚书鑫先生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问题,愿你喜欢昕。  相似文献   

18.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19.
家长会临近,班上学生的表现突然变好了。私底下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学生怕家长,确切地说是怕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为了不让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赶紧亡羊补牢,个个都积极表现。一个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说:“家长会就跟第三者似的,破坏家庭和谐。”这话乍一听很幽默,细细体会,却隐藏着颇多感慨。学生怕家长、怕老师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生自己没有表现好之外,也折射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漏洞与缺失。  相似文献   

20.
韦宁  邓艳华 《家长》2024,(1):11-12
<正>现在的孩子长在蜜罐里,吃穿用都不愁,生理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便需要在激发高层次的动机和需求上做文章,让他们从心底生发出求知向上的不竭动力。有做家庭教育的老师说:优秀学生的成绩都是孩子自学得到的。这话虽然偏颇了一些,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值得每位老师和家长深思。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授课,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因素究竟有哪些?首先是先天的物质前提,孩子拥有灵活的头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商高”。其次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成长的小环境和时代赋予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