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公布的报告称,世界范围内的街头流浪儿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约有1亿名儿童成年累月或者经常性地流浪街头,但人们根本无法获得这些流浪儿童的具体数据。报告指出,这些街头流浪儿往往成为暴力迫害及剥削的对象,有些地方的流浪儿童甚至正面临着被恐怖分子或反政府武装利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的问题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越来越令人关注。有一些流浪儿,为了生存,每天向行人伸手乞讨,讨不到就去小偷小摸,成了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这些流浪儿,他们原本有家,但当他们逃出那个没有温暖的家之后,日子久了便不想回家或根本忘了家。他们有时被“流浪儿童救  相似文献   

3.
让爱同行     
自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 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以 来,先后救助了近千名流浪 儿童。中心现收留有20多名 尚未与家人联系上的流浪儿 童,他们或是遭受家庭不幸, 或是在生理、智力上有缺陷。 在中心得到暂时的救助,而 他们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 心和帮助。成都市锦江育才 中学团委、学生会为此在全  相似文献   

4.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毕节市在5名少年闷死垃圾桶的事情发生之后,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12个大字印在了当地的垃圾桶上。毕节事件导致当地数名官员被处分,但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非垃圾桶,也不是流浪儿故意要钻进去给官员难堪。把垃圾桶当成严防死守的对象,显然搞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一个能在家享受到温暖的孩子,谁会无聊到钻进冰冷的垃圾桶取暖?对于那些长期缺人照顾、四处流浪的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举办的“首届全国辅导员风采大赛”中,重庆代表队表演的校园剧《爱心的困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在编辑整理此剧本时,也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多次停止工作,绕室徘徊,内心感慨良多。其实,剧本的情节很简单,描写某校四年级小学生赵婷,响应少先队发出的“为失学儿童献爱心”号召,攒下了一周的早餐钱,捐给了一个自称是由于水灾而流离失所的流浪儿,谁料那位流浪儿童却是受坏人操纵,乞讨行骗诈  相似文献   

7.
今夜让心流浪踏着大街的空荡在如水的月下赤裸着灵魂暴露在每一个角落踏着大山的骨骼体触岩石和生命让灵魂进入到层层的历史之被踏上高原的脊梁体味它的凄凉清冷的月光淋着赤裸发出清醒的辉光钻进雪山的臂膀融雪在血液中流淌圣洁在前方莫把灵魂遗忘今夜让心流浪拥抱沙漠的金黄夕阳下沙漠胴体的流畅漫步干涸的古河床寻找三毛的流浪  (作者为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指导老师:姚红梅)今夜让心流浪@乔瑜$山东省莱阳九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罗歆灵 《海外英语》2012,(20):198-200,203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北非的一些沙漠地带,生长着一类能够自动“行走”的特殊植物。当地人称之为“蹦球”,植物学家送给它们一个“植物流浪儿”的称号。“植物流浪儿”种类不少,常见的有猪毛菜、刺藜、分叉蓼、矶松等。当这些植物在它们扎根的沙土中再也吸收不到水分时,它们就会果断地自动将根须从土中拔出,然后连同轻柔的茎叶卷成球,顺着风“蹦蹦跳跳”地滚向远方。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它们会重辟自己的“根据地”,开始新的生活。这些植物“流浪”的另一个结果,是传播了后代———种子,扩大了自己种族的领域,使之代代相传。那么,它们的种子为什么能够边滚边播…  相似文献   

12.
教化无痕     
古时候,某寺院接纳了一个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腿勤嘴决。剃发沐浴之后,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就变成了干净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13.
流浪歌     
流浪前的一瞬回眸一瞥 见到了你短促的一眼 胜过永恒恰似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一颗心 从此属于你流浪的号角响起幻想 踏上征程的是我的躯体一颗心 能留下陪你流浪的路上 孤独地回望要我怎能不想你流浪歌@王毅$广西大化县大化高中  相似文献   

14.
三毛是位奇女子,她天生就是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的上空,冷眼相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名逐利,迷失与苦痛仿佛便是童年三毛的全部.流浪、寻找是三毛生命的全部.“故乡”在召唤着她,在流浪中度过了她48年的光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三毛之死,是“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她要“流浪远方”,寻找属于她的精神家园——远方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读写》2009,(11):8-9
王雨,出生于1976年春雨中的一天。从童年到青春期到大学毕业,经历了找皮筋做弹弓砸人玻璃暗恋女孩忧郁悲伤以及流浪未遂等。曾经沉迷于村上春树难以自拔,又被米兰·屁德拉秀得满身轻伤,最后还是老实地坐在电脑前成为IT大军中的一员.偶尔也会走神去一趟西藏或尼亚加拉大瀑布。  相似文献   

16.
《纽约客》杂志编辑雷姆尼克带来了一部详细讲述贝拉克·奥巴马崛起历史的著作。本书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新闻”作品.我们在书中看到.童年时期的奥巴马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居无定所.承受着孤独.被抛弃.就像是大卫·科波菲尔.四处流浪。他没有父亲,母亲虽然很疼爱他,但却不够成熟,且不在他身边。他还受到种族歧视.被同学侮辱。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困难,厌学成绩低下而伤透脑筋,心神不宁,束手无策。许多家长为了管教孩子搞得家庭不能安宁,无法正常生活与安心工作。新闻媒介屡有报道,说:“一个危险的年龄段——流浪儿屡遣屡返现象令人忧”,“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压力下的出走”,“中学生面临三大心理障碍——堕落、出走、轻生”等等。每年都有一部分儿童荒废学业,流浪街头,成为有严重心理行为障碍的流浪儿。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出人意料地轻生自杀。2000年上海一女生携男友杀死亲妈,沈阳一男生用斧头砸死母亲,曾引起社会广泛震动。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孩子均是少儿年龄段的多动症没有及时治疗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8.
海岸 《小学生》2008,(1):88-88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发沐浴后,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利索的小沙弥。  相似文献   

19.
原来我在乎     
喜欢流浪,穿一袭黑衣在天际的黑夜中独自流浪,没有心的流浪,不在乎一切。将那张依旧毫无起色的考卷给妈妈看,她依旧是冷漠、咒骂。我一直很平静,一味地沉默。当那重  相似文献   

20.
出于对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喜爱和信任,我买了他这一套六卷本的《一生的故事》。这是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其中有这样的一段,写他童年时和贫穷的流浪乐师女儿丽莎之间的友情,写得真是令人感动。他常常到流浪乐师的住处,找丽莎一起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