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新世纪创新发展意义上的"国学"主体自觉,应体现出富有历史担当意味的实践理性。其具体表现为:全球多元文化互倚生态中的"国学"自觉与"中国形象"国际化实践中的人学精神;大历史通观的"国学"自觉与中国文化精神凝练之际的"民学"意识;现代教育学的"国学"自觉与德性学问讲求中的"思想者"品格。"国学"自觉最终关系到思想创造,"国学"主体因此须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玉茗 《职业圈》2014,(4):24-27
国学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精髓的结晶,是我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在国学文化中又包含了许多朴素而又科学的管理思想,这就需要专家去深究以及企业家在实践中运用,探索中国化的国学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其中的精粹。虽然国学教育已经走进小学校园,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局限,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忽略了国学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是其养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国学教育中具体的审美功能,希望能让国学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得到充分挖潜。  相似文献   

5.
"国学"作为一个相对于"西学"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固有学术中不能被西学体系所囊括的部分。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看待设立国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国学学科门,或在文学门下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国学的二级学科设置,应先设立经学、诸子学、词章学、文献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国学的具体表现,国学思想是培养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头活水。本文主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点及相通性,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将国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1):7-7
贺昌盛在《东南学术》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可以成为"国学"的有效载体,因为这里所说的"国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共同体"的标志。非但如此,正如欧美和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一样,  相似文献   

9.
国学研究中知识与价值二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研究中知识与价值二元论李庆本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一文中曾将国学研究区分为“文献的学问”与“德性的学问”两类。不过从整体上看,梁启超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种区分,当他言及治学的时候,无不兼及道德修养,这还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套数,即将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弟子规》一类的"启蒙"读物从其根本性质和最终目的而言,并非"启蒙",而是"蒙昧":造就愚民和奴才。它并无学理性和学术性,因之亦不是什么"国学"经典,而是普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害的通俗读物。"国学"以儒学为身家性命之所在,儒学的压抑人性、扼杀个性、尊崇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等基本观念和主张,适应着、迎合了建立大一统、至高无上的皇权的需要。"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用鲁迅先生的话,乃是"侍奉主子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并且它还可以为异族统治者统治我们服务。我们似乎不必非要将五四以来的新学同传统"国学"联姻,打造为一个整体性的中国学术大家庭。传统"国学"尤其是当下大陆新儒家对于新学乃至普世价值的对抗不会短期消弭,他们不可能接受王富仁先生所提出的"新国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国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科,它以儒家经典文献为主,兼及诸子百家"五四"以前的政史诗文著作为研究对象,在校勘、训释的基础上,阐释作品的积极意义并探讨学术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国学具有学术性、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不可更改的终结性等特点。国学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保持互相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学热"体现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表征着中国在长期接受西方文化后出现的重新确立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自觉要求,这是历史的必然。在新的历史时期,清醒地认识"国学热"文化现象,并将"国学"创造为"新国学"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学如何走向现代化是国学研究最迫切的命题。为使国学现代化推进得更为坚实,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明确以国学为本位,以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国学被边缘化。本位是指主体、基础和前提,并不导向保守;二是提升现代化内涵,将国学的有益因素糅合其中,为国学现代化争取到更大发言权;三是要解决国学现代化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当前应该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自信认识国学对于现代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09,(4):78-78
洪修平、许颖在《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国学为什么会在当代又热起来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国学热”实际上表达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取得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之后,开始自觉地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具体地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国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二是社会对国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国学     
正何谓国学?国学的内容应该是以儒学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人文社会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根基。今天,我们应继续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外语院校国学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外语院校国学教育状况并辅之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从国学教育的课时数、课程数、学生对国学教育课时数、课程数的需求、对目前国学教育的满意度、开展国学教育的最佳途径等方面着手对外语院校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学的内容应该是以儒学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人文社会科学。国学可以与西学、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行不悖,共存共荣。尤其是在世界多极化、思想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提倡百家争鸣,国学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在今天弘扬国学,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现行我国高等院校中文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对于汉语是母语的意识薄弱,对于汉语言文学承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也缺少相应的认识。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人文教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掌握与研究汉语言文学,必须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思想学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评判能力。本文建议,在大学中文学科中,应增加"国学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的课程设置及比重,并尝试在课程外,通过师生互动的"国学经典读书班"、"人文通识系列讲座"等形式,加强国学经典教学,以使大学生在亲近与认知母语文学的同时,更好地体认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等。  相似文献   

19.
“五四”是中国文化由传统而现代的转捩点 ,国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也在这时开始。作为新文化运动有机部分的“整理国故”带有新时代的色彩 ,“历史的眼光”、“进化的观念”成为学术研究的思想和原则 ,“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成为研究者自觉的追求。所有这些构成了“五四”前后国学研究学术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国学的认识系统构建能够消解西方企业文化管理中不适合中国国民气质心理的部分,补充理性层次上中西结合的完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