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少铭 《新读写》2012,(12):4-5
“浅薄”一词在词典上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缺乏学识和修养;第二种是(感情等)不深,微薄;第三种是轻浮、不淳朴。而“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浅薄吗”一句中的“浅薄”我认为这三种意思都包含在内了。  相似文献   

2.
both,either和neither都是在谈到两个人或两个事物时用的,均可用作代词、形容词和连词。现将它们的用法简述如下: 一、这三个词用作代词时,both表示“两者都”;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n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例如:  相似文献   

3.
“许二”是我的好朋友.真名叫许航。他和“二”特别有缘: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们一群人练跑步,他总得第二;他们班拔河比赛连续三年都是第二:还有他的个子.一直停在一米二几好几年了.还没突破一米三……于是,我们都叫他“许二”。  相似文献   

4.
副词“都”有两个语用特征:表总括和强调;前者可以用“都1”来表示,后者可以用“都2”来表示。表总括的“都1”,其语义通常指向“都1”前面的成分。也有极少数指向后面的成分。表强调的“都2”,其语义指向或前或后。副词“都”的语用特征直接影响其语义指向。本文将讨论:一、“都1”“都2”的鉴别。二、“都1”“都2”的语义指向关系。三、“都”的语义指向歧义。  相似文献   

5.
在战国七雄当中,赵国的“一都独大”现象比较明显,三座都城晋阳、中牟、邯郸依次建都,前后相继,与同时期的秦、齐、楚、燕各国的多都并存现象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有利的空间权衡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地理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政治基础;首都控制力的增强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宗法观念淡薄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思想基础.赵国“一都独大”的都城现象,既有其独特的地理、政治、社会因素,又是战国时期都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秦汉以后实际上的“一都独大”的都城发展模式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生亦我所欲”的“亦”我们一接触《鱼我所欲也》章,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就是“亦”。开头的三个“亦”,都可作“也(是)”讲;一到“生亦我所欲”的“亦”,要按“也(是)”讲就再也无法讲通了。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前三个“亦”都是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类同关系,它在一个分句中,说明它和另一个分句是并列的;而“生亦我所欲”,却和下一分句构成另一种关系。揣摩“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意思,可知它的前面省略了转折连词。而  相似文献   

7.
“侯”和‘候”两个字很容易用错。 “侯”有三种解释:一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二是泛指达官贵人;三是姓。作这三种解释时都读  相似文献   

8.
李天宇 《班主任》2024,(3):9-12
<正>青少年是人生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时常把班集体比喻成物理学中的一列“波”,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构成这列“波”的一个“质点”,我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列波的“波源”,通过“班级”这一介质,使得每一个“质点”都可以相互传递青春正能量,正向影响更多的人。当学生、老师、家长三列波实现“同频共振”时,三方的“振幅”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基于此,我和学生们共创能量型班集体,  相似文献   

9.
both,either,neither都是在谈到两个人或两个事物时用的,均可用作代词、形容词和连词。现将其用法分述如下: 一、这三个词用作代词时,both表示“两者都”;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neither  相似文献   

10.
智顗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天台佛学中独具特色的“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等命题都是由他建构的。这些命题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即“三·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课程共有”——对中国特色课程政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课程共有”是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 ,旨在寻求一种反映社会变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的新的方式、观念和模式 ,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指的是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等课程权力主体都能够拥有明确的课程权力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二 ,指的是一种“超越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即超越“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第三 ,指的是课程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模式——共有模式 ,其形态是使各方面人员都能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参与的“水漏型”。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时,笔者关注到了两个常见却不普通的标点符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破折号在本文共有三处:第一处是在课文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第二、第三处是在课文第17、18自然段“妈——”“妈——”。其中第一处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第二、第三处都是表示“声音的延长”。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第一百九十六页注(二)云:“三岁,不是确指,多年之意。”樊树云的《诗经全译注》第一百六十页注(二)亦云:“三岁,即三年,非确指,泛指多年。”陈铁镔的《诗经解说》也把“三岁贯女”一句翻译为“多年惯养了你”。大概受了这些名注释家的影响,当今高中、  相似文献   

14.
<正> “三教”统筹是农村教育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深刻认识“三教”统筹中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并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三教”统筹中的积极作用,将有利于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便达到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要求。一、何谓“三教”统筹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统一筹划与安排。它包含三种含义:(1) 三种教育都很重要,都应该认真抓好;(2) 三种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要根据其地位、作用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使这三种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3) 三种教育要沟通,主要是师资、设备和其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信息等要沟通。而“三教”统筹的思想基础则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由此可见,“三教”统筹的实质就  相似文献   

15.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争雄,胜者为王。这不,我家也掀起了一波“三国潮流”,一家三口“各据一方”:爸爸是家中的“霸王”,理所应当地成了“魏王”;妈妈也不甘示弱,自称“吴王”;我呢,论什么都是家中最小的,自然就成了“蜀王”。  相似文献   

17.
商友敬 《云南教育》2007,(9Z):12-12
大家都说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好做,这是事实,不然的话,学生不会“总结”出如此令人伤心又精辟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当年教书与此相反,是“一喜文言文,二喜写作文,三喜周树人”。为什么呢?教文言文时有大量的历史和语言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写了作文,在评讲课上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彼此都得益;至于“周树人”,  相似文献   

18.
以前,多次听《推敲》一课,教师的教法都如出一辙: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明确用“敲”的三点好处;然后通过介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故事,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而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这课时,却一改这种方法。他在学生明确了用“敲”的三点好处后,“节外生枝”地安排了如下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花费30多年时间,自费到全国各地收集到的中国姓氏已接近两万个。在他出版的《中国姓氏书法大辞典》中,数字“一、二、三、二十、三十”等都是姓,一些地方土著姓,字典里都查不到,可是的确存在。比如由“广”和“米”组成的姓,是遂宁市安居镇和内江市安岳县等地的土著姓;数字“一”则是河南的土著姓,“棍”的异体。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这种源远流长的姓氏,包含了丰富的群体遗传学信息。“一、二、三”也是中国姓@伍欣文  相似文献   

20.
一、“三有工程”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江苏省昆山市在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工作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2004年,昆山市以实施的“三有工程”为切入点,加大了对农民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力度,其成果非常显著。具体来说,“三有工程”主要是指“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工作、家家有物业”。所谓“人人有技能”,就是要求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通过学习和培训,基本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个个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