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私、霸道、任性、缺乏同情心与关爱感,主要原因是受家庭生活环境、家长自身素养及不良教育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只有创造安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教育等,才能培养小孩的关爱情感。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长,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学生厌学风的冲击下,细胞发生了裂变。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教育十分薄弱;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之间的结合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家庭教育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方面看,除少数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家长能和学校配合默契以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武 《山东教育》2004,(12):45-4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甚至连祖父母、外祖父母都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地为孙辈“效劳”,使这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  相似文献   

5.
6.
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话”。有效的对话要基于儿童的经验和体会,帮助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思考,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辨析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这事来得那么不经意。去得也那么自然。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感动。  相似文献   

8.
金晓梅 《幼儿教育》2000,(11):42-42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方面。人的生理性别一出生就显示出来了,而心理性别则多在3岁左右建立起来,它更多地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心理性别。一般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吻合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发生了偏差,特别是那些被父母易性教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个人的嗜好,或给男孩穿花衣,扎小辫,取女孩名;或给女孩着男装,理平头,取男孩名,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别自认,容易使孩子产生性心理偏差,长大以后也容易形成性心理变态或性别认同障碍。因此,我们应注意依据孩子的性别给予适宜的教育,使其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趋于一致,为他们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想将其培养成为正直、善良、博爱、勤劳的人,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由于男女身心的差异,以及社会风俗和传统的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为了孩子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求孩  相似文献   

9.
侯爱玲 《河南教育》2004,(10):20-20
近几年来,在报纸和电视上常见这样的事:一位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孩子,考上了离家很远的一所名牌大学。他离开父母到校后,却因害怕排队买饭、不会洗碗、不会洗衣服、无法自理生活而惶惶不可终日,结果只好退学。更有甚者,曾有一名将要出国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因从未自理过生活而无法想象一旦离开父母到国外求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变得优秀。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快乐,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关爱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需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为什么称孩子为“小朋友”?“小朋友”顾名思义就是小的朋友。他们除了需要尊重和真诚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求上进,无所作为。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个人缺乏责任心。有的人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对父母不敬不孝。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家庭缺乏责任心。有的人不关心他人疾苦,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社会缺乏责任心。一个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心的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以及由此带来的重组家庭的增加,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男女双方来说,如果缘份已尽。感情确已破裂,选择离婚或许是一种互相解脱。但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则犹如完整的天空发生破裂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神色黯然地叹道:“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了,还不懂得关心人。”许多两鬓染霜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大,到头来却落得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的境地。无疑,人们应当谴责这些子女的自私行为。然而,谴责之余,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是诸  相似文献   

15.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然而,充满爱心的父母们是否意识到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呢?一些年轻的父母没有注意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有的家庭,每到节假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对此加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广大未成年人身上所出现的冷漠和自私也开始普遍化和蔓延化,亟待加强“关爱他人”道德教育的正确引导。文章针对未成年人缺乏关爱他人现状的种种问题,在以关爱为主线的基础上,分别从现状阐述、成因分析、具体路径等方面对此进行了伦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黄仁彪 《教育现代化》2005,(10):122-12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了家庭也就有了家庭教育。因为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每个家庭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施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  相似文献   

18.
梁伟 《家教指南》2007,(6):17-18
闲来整理以前的教育报刊,偶遇一则非常经典的小故事,读来想去感觉颇有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孙丽娟 《家庭教育》2006,(5X):52-53
父母的错误想法:为了照顾孩子,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上了。难得打个牌有什么关系啊,反正我们把门都关上了,小孩子喜欢睡觉,一上床就呼呼大睡了,怎么听得到我们的响声呢? 《纲要》链接: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介法 《现代家教》2002,(12):16-17
家庭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承担着主要责任。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义不容辞的教育任务,父母必须步调一致地教育独生子女。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父母应怎样步调一致地教育独生子女呢?笔者认为,要实现“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