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谏太宗十思疏》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逐渐骄傲腐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以"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作为藉口。魏徵对此很为不满,曾四上奏折,劝告唐太宗,此文是其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一代名相魏徵病故。“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於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听断不惑,从善如流”(《旧唐书·太宗本记》)的李世民“亲临恸哭”(《旧唐书·魏徵传》)。为了表彰魏徵等开国勋臣,不久,太宗诏令图画魏徵等二十四名有功之臣於凌烟  相似文献   

3.
魏徵 (5 80 - 6 43年 )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辅弼良臣。唐太宗誉魏徵为 :“人镜”的杰出政治家。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先成“贞观之治”大业。唐太宗常常当着群臣煊耀说 :“天下安宁皆魏徵之力也。”贞观十七年 ,魏徵病逝 ,太宗亲临凌烟阁纪念堂 ,对魏徵遗像 ,悲痛挽诗曰 :“唯当掩泣云台上 ,空对余形无复人” !魏徵少时孤贫 ,备经丧乱。早年参加隋末瓦岗军起义 ,继又在窦建德起义军任事。及至投奔唐王朝 ,初为李建成太子的东宫府幕僚 ,“玄武门之变”后 ,唐太宗不记旧仇 ,擢而用之 ,升任魏徵官至宰相要职。魏徵在为太宗启用的十七年里 ,…  相似文献   

4.
修习中国史学史,于《晋书》多有疑难,因作研究,勉成一篇。谨以乞教于师友同志。倘蒙指正,则岂独笔者幸甚,或且有助于《晋书》研究之深入也。(一)何时修撰《晋书》唐朝何时修撰《晋书》,说法历来不一。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点校本之出版说明持“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说。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持“修于贞观十八年至二十年间(644——646)”说。诸家史学史多持后说,如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柴德赓《史籍举要》、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等,持前说者仅见刘节《中国史学史稿》。然而,认真查究下来,《晋书》实应始修于贞观二十年,而非十八年。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初名重一时的巨儒,孔颖达毕生致力于经学,贞观十二年由他领头修撰的《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今天我们所见的《十三经注疏》之五经,就是以孔颖达的《义疏》为底本的。此外,孔颖达还分别于贞观三年和贞观十一年参与了《隋书》《大唐仪礼》的编撰,贞观十一年又撰写了《孝经义疏》,有文集五卷。遗憾的是除《五经正义》和《隋书》流传下来外,其他著作早已亡佚。  相似文献   

6.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在这一时期中,唐太宗虽然使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他也逐渐骄傲自满、腐化奢侈起来,魏徵很以为忧,几次上疏进谏,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对其分析说:“第一段,以‘同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教参”还附余国瑞先生的文章,其云:“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魏徵是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其政治活动表明,他既是一个谙于当代政事的史论家,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政论家。魏徵之所以被史家誉为"雅有经国之才",同他在这两个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是他的政治敏感和历史智慧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的诤谏风格的突出特点。史学和政治的关系,在魏徵那里,实际上也就是古今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唐代史馆略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馆之称,北齐时已经出现,但那仅是指负有修史之责的秘书省下属机构著作省.作为一个独立的修史机构,史馆是唐朝贞观三年(629年)才设立的.唐代史馆的撰述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修撰国史,一是修撰实录.国史的修撰,始于太宗贞观初年,断断续续进行过多次,至德宗时方告结束;实录的修撰,也始于贞观时期,太宗之后,遂形成传统,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都要组织人力为自己或前任修撰实录,即使颓运季世亦不例外.在唐朝存在的近三百年间,唐代史馆形成了一套以监修国史为主导、史馆史官为主体和政府支持为后盾的独特的修史制度,它不但对当时史学有很大影响,对后世史学亦影响颇巨,五代十国基本上是一仍唐旧,宋、辽、金、元、明、清也不过是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  相似文献   

9.
《晋书》是记载西晋、东晋及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开修,到二十二年成书。房玄龄以宰相身份监修,故题其名。修撰时主要以南齐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综合编写而成。《晋书》的史料价值如何呢?王树民在《史部要籍解题》中认为:晋书实际上的修撰工作不过就臧氏书在形式上略加改订,至于史实内容则很少改进,甚  相似文献   

10.
论《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一部史志目录,论述汉唐间五百多年图书流传及存佚情况,因而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学术源流史和图书分类学著作。《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对唐宋以后尊孔读经、重视历史、充分发挥孔孟思想和史学在治国中的作用有积极影响,也是唐太宗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历史的发展中,探索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以求对其有所进一步的认识。自两汉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史学确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割据中,但史学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表现为史书数量大增和史书种类的繁多。据《隋书·经籍志》史部所载: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存亡合计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  相似文献   

12.
史馆之称,北齐时已经出现,但那仅是指负有修史之责的秘书省下属机构作省。作为一个独立的修史机构,史馆是唐朝贞观三年(629年)才设立的。唐代史馆的撰述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修撰国史,一是修撰实录。国史的修撰,始于太宗贞观初年,断断续续进行过多次,至德宗时方告结束;实录的修撰,也始于贞观时期,太宗之后,遂形成传统,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都要组织人力为自己或前任修撰实录,即使颓运季世亦不例外。在唐朝存在的近三百年问,唐代史馆形成了一套以监修国史为主导、史馆史官为主体和政府支持为后盾的独特的修史制度,它不但对当时史学有很大影响,对后世史学亦影响颇巨,五代十国基本上是一仍唐旧,宋、辽、金、元、明、清也不过是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是彪炳史册的一代英主,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开创了“贞观大治”的不朽伟业。其间多得房玄龄、魏徵等大唐名臣的辅佐之力,尤以魏徵居功至伟:他与太宗明君贤相,鱼水相得,联袂治国,遂成千古佳话,名垂青史。不过,在唐初开国元勋中,魏徵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人。一开始他处境不妙,因为他“出身”不正,他不像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一班文武大臣,早年即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且功勋卓著,为嫡系心腹,他是在隋末动乱中作为降将随李密归唐,更加可怕的是,归唐后又被唐高祖李渊“分配”至太子李建成帐下,充…  相似文献   

14.
唐初确立了史馆制度,以贞观末年重修《晋书》为标志,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真正具备了宏大的规模和严密的制度,形成了基本的价值体系。重修《晋书》活动规模浩大,从修撰缘起到具体的修史制度、史学政策、编纂法则以至史书体例、内容等各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官方史学的价值取向标准,对后世官方史学表现其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贞观法制的推行,维护和巩固了唐初的政治统治,社会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作为最高统治唐太宗的法治思想,对贞观法律的制定与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立法、司法和守法之风中可见太宗礼法合一,依礼制法的法律思想体系。在唐太宗礼法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唐律》保障了“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我国封建专制主义刑法的规范,为以后  相似文献   

16.
四、楷书名帖选介历代先人留下来的楷书碑帖,多种多样,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作为初学者,不仅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还要对著名的碑帖有所了解和认识,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境界。下面选出一些作一简要介绍。1.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652年)四月刻,立于  相似文献   

17.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史学,比起两汉时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这就是史书数量增多了。《汉书·艺文志》只于春秋类中著录了西汉人历史著述六种三百四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以史书作为四部书的第二部,而于史部又分为十三类。所著录四部书,存亡合计四千七百五十七种,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而史部书存亡合计八百六十七  相似文献   

18.
作为记述唐太宗君臣"贞观之治"政治得失的历史典籍——《贞观政要》,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统治者高度重视《贞观政要》,学习其治国之道,亦在史籍编纂中频加效仿.  相似文献   

19.
<正>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其参与修撰的就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二部。前一书他只是修撰者之一,而《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则是其独家精心修撰,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的一次全面实践。关于这部书,学界已从修撰义例、与《春秋》,《史通》的关系、同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然对于其中反映的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仍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20.
魏征赋诗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上古圣王的崇敬之情,其盛赞五帝并借以颂扬唐太宗,同时也体现了自身对太平盛世的执着追求。魏征《五郊乐章》20首,按宫、角、商、徵、羽五音,分别礼赞黄、青、赤、白、黑五帝,体现了顺应天地之气祭祀五帝之神的特色以及祈祷"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的目的;其奉和唐太宗之作,以黄帝等为题来颂扬明主,也蕴含着对唐太宗的深切厚望;其进谏之疏、论政之文,以三皇五帝为帝王最高标准,为唐太宗树立效法楷模,并借以批评其执政得失。魏征的政治理想就是期望唐太宗和贞观重臣励精图治,圣贤相遇开创盛世太平,直至超越古人,为后世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