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去的背影     
早春的寒雨在夜深时分不住地敲打着我的窗棂。我披衣伏案,仍然为明天那节新课构思授法。其实从教十年,对语文课本上来来去去的儿篇文章早已成竹在胸,但我不敢怠慢,尤其是对我最喜爱的《背影》。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次触动我的灵魂,于是一个我无法忘记的身影再次闯进我的记忆,让我思念,让我感激,让我遗憾。在这寒雨敲窗的时刻,她的形象尤为真切,仿佛就在我身边,对着我微笑。她就是我学生时代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陆嵋先生。  相似文献   

2.
母亲喊我去吃午饭,我还在望着5月18日&;lt;中国青年报&;gt;上的两篇文章发呆.&;lt;小混混抢钱竟杀死一学生&;gt;和&;lt;校园暴力令人堪忧&;gt;所传出的信息让我忧心忡忡.媒体经常批露教师对学生施暴的新闻,没想到学生中的暴力群体竟如些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议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读出感情.学生读思结合,读议结合,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能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境(意境),读出韵(神韵).如教学&;lt;养花&;gt;一课,我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lt;劳动最有滋味&;gt;、&;lt;我们家的猫&;gt;,再要求读&;lt;养花&;gt;一文,议议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lt;称象&;gt;一课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意会称象的方法。读完课文,我正在思索要不要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还有没其他称象的方法,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不等我点名,“机灵鬼”徐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曹冲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用跷跷板来称大象,  相似文献   

5.
《背影》感人至深.但是对于人生体验和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背影》却并不容易感动他们.要读懂这篇文章,我认为应先从结尾看起.结尾段表明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总结.我想学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两条:其一,父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并不好;其二,“我”思念父亲,思念父亲的背影.那么接下来我要问:这两条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父子间的心结是如何解开的?学生肯定会回答:父亲的背影感动了“我”.我将接着问:父亲的背影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多半会说,意味着父亲对儿子的感情.但是,仅仅如此吗?由此,我们再从头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一接到新世纪&;lt;小学青年教师&;gt;的第一期,我就被杂志改版后的新形象吸引住了.我一口气把整本杂志浏览了一遍,感到很大满足,心中充满了兴奋与喜悦之情,其中桂贤娣老师的&;lt;让学生运用拟声词作文的尝试&;gt;一文,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说实在的,就写作技巧而言,这篇文章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甚至还存在着某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可我为什么对它特别感兴趣呢?我想,研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对于我们借鉴他人经验,以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文稿品位,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使用教材&;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进行教学实验刚刚一个多学期,我发现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和以前我教过的学生有些不同,尤其是在对待活动的问题上.以前的学生如果让他们动手操作或活动,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依赖心理,希望老师加以指点和帮助,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是很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1 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66年的人生中,曾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巨著,如&;lt;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gt;&;lt;新爱洛伊思&;gt;&;lt;社会契约论&;gt;&;lt;爱弥尔&;gt;和后来产生轰动的个人经历小说&;lt;忏悔录&;gt;等.在&;lt;忏悔录&;gt;一书的第一章中,他道出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相似文献   

9.
[采访絮语]   张丽苹是较早以教学法改革而显课名的小学数学教师.1996年曾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北京“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一举获得一等奖,课案同年10月刊发在&;lt;河北教育&;gt;上.然而真正让她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还是在课改之后.她说:“新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教育,让我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让我在思想层面审视每一个教学细节.“张丽苹不是那种激进的课改实践者,她的校长、特级教师张锦川这样评价她的课:“沉稳绵密,平实大气.“   ……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爱     
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在什么时候,我已记不清了;可 自从读了《背影》,我也感觉到了父亲对我的爱。 是否每位父亲都是这样,对于子女的事很少唠叨,很少问东 问西,让我们感觉,好像对我们不太关心。其实,我们都错了,哪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lt;伟大的友谊&;gt;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我感触很深.   教学中,这位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插图中哪个是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   ……  相似文献   

12.
&;lt;鲸&;gt;一课条理清楚,语言文字浅显易懂.文章采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大小、进化、种类以及生活习性.我以为课堂教学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3.
一个苹果切一刀,截面的形状是什么?一个小姑娘的答案让所有如我一样切开苹果只想吃的人们汗颜--她看到的是五角星.还有今年高考中那篇争议颇多的满分作文&;lt;豆角月亮&;gt;.我关心的并不是抄袭与模仿的区别,只是那个把月亮比喻成豆角的孩子让我震撼.我忍不住想探究,我们到底泯失了多少东西才换来这所谓的“饱学之士“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面试     
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坐着等待面试的我,想着华健的&;lt;明天我要嫁给你了&;gt;,而我呢,应该是&;lt;十点我要面试了&;gt;.……  相似文献   

15.
&;lt;爬山虎的脚&;gt;第4自然段是讲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是教学难点.作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呢?就此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空白,激发创新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的空白,启发学生在空白处思索探讨,在探索中发现和创新.如在欣赏笛子独奏&;lt;荫中鸟&;gt;时,我让学生进行了有趣的音乐造句.如提问:布谷鸟是怎样叫的?……  相似文献   

17.
不经意间,我在求学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以至于有的同学只看到我的背影。但是我不想只留下我的背影,我更希望能让后来者的求学之路更加明朗,让他们走得更加顺畅。在此,我想谈谈这一路走来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背影     
<正>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这种感悟来自于我再次见到  相似文献   

19.
那是1999年9月,县教委派我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作文教改研讨会“.其间,听了一位女教师的作文课,授课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作文题目是&;lt;吃苹果&;gt;.授课过程大致是这样组织的:老师首先在讲桌中间放了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观察苹果时是怎样想的,如实地给大家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在本学期组织了一次班队主题活动--“让新世纪的文明放出光彩“,主要步骤如下:(一)讲讲唱唱.各小队队员轮流上场,讲述保持环境卫生、讲究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等方面的做法或小故事,演唱&;lt;校园多美丽&;gt;、&;lt;咱们从小讲礼貌&;gt;等歌曲.哪个小队出的节目多,演得精彩,哪个小队就获胜.(二)写写议议.组织收听学校广播“培养文明习惯,建设整洁校园“节目.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