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艺创作人才培养"开班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顺利举行。《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以中俄跨文化陶艺的重要审美和创作价值为契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中俄跨国文化创作视野和美学观点的陶艺创作人才,给中国陶艺带来全新的创作理念,从而提升我国陶艺跨文化创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为现代广播电视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智慧宝库,正确理解两千年传承的"丝路"精神,理解博大精深的国家"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以跨文化、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学术姿态,构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体系,展现异彩纷呈的多样式"丝路"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坚守     
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一部专门部署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这一纲领性文件,切实抓住难得的改革发展机遇,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的文件要求,全国要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此举将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惠 《视听》2024,(4):100-103
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较以往更注重挖掘人文底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好遇见你》《后浪》等一批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剧作,展现了文化视域下新时代非遗题材电视剧在内容创作、人物塑造、精神表达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有助于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探索实践中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起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蒋东升 《新闻世界》2013,(10):295-296
本文结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单薄、民间纪录片创作人员缺乏制作技术和创新力度、未能产业化发展、批判性负面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挖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社会现状的题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联邦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文化基本法》,为发展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俄罗斯联邦文化基本法》包括各级政府的文化管理权限、公民的文化权利、民族文化的保护、文化领域的经济调控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内容。旨在确立国家文化政策的原则和规范,发展民族文化,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在政府的文化管理权方面,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成立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力,保障文化领域中各主体的利益;公民拥有创作权、文化价值知情权等,促进公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俄罗斯多民族的特点,俄罗斯联邦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创造条件;文化基本法对文化机构经费来源和个人收入进行经济调控,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俄罗斯文化发展,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编辑》2012,(3):4-9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出版传媒集团在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现就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与超越中,史诗片《孔子》再现了一个充满仁爱精神,有着七情六欲,有着春秋大梦的真实孔子,表现出身处乱世和逆境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应有的形象,体现出中国电影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的跨文化传播特质,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早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预示着文化大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恰此时《文化与传播》正式创刊。《文化与传播》将秉承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多角度反映学术  相似文献   

11.
徐端端 《出版参考》2021,(4):58-60,63
本文以人民邮电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传统手工艺保护丛书"之《绣娘》《陶工》为例,概括了项目的 策划背景、编写路径和出版理念,并介绍了利用手工艺品打破出版物边界、利用书籍设计方法论辅助图书生产的成效与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传统文化艺术题材的创新出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叶元元 《今传媒》2014,(6):17-18,24
正主持人语:随着媒体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开辟新的格局。中国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本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树立国家形象,开展政治营销及"外宣"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对等传播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共荣共生。如日前正在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就是以影视艺术为交流平台,呈现异域的文化魅力,是进行国际间影视文化交流的较好形式。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对外文化传播为研究样本,研究组织外的  相似文献   

13.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期钢琴曲创作中,通过古典文学和传统美术艺术的运用与糅合,表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审美意识、生命意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萧友梅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以及李树化创作的钢琴曲《湖上春梦》、《林间》、《感旧》,青主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清歌集》的钢琴伴奏等,在创作手法和意境创造等方面均融入中国古典文学元素。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老志诚创作的《秋兴》等钢琴曲,将中国传统美术和钢琴音乐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章洁颖  苏九兰 《今传媒》2021,29(4):110-113
影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向阿拉伯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2014年传媒行业面临巨大改革,传媒业抓住改革发展机遇,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要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艺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改变了艺术的传播形态,新媒体艺术传播强势袭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建构“中国形象”的助推器。人文传媒艺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民众的人文精神,同时又促进了艺术的繁荣,有利于跨文化艺术交融。艺术传媒院校作为培育艺术人才、钻研艺术研究的文化圣地,承载了千万人的艺术梦想,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以文化精神孕育人,坚持常态艺术的培育和瞻望高端的境界理念,不断追求艺术的创造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刘恋 《新闻世界》2014,(5):225-227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德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中。从学理上说,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1]150。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使信息的同步传播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电子传播使地球缩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的传播有了载体。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而起源于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传播",其核心就是跨文化,重点是对异质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国家软实力,在建构国家认同、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外交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红色文化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张楠楠所著的《跨文化视野下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我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实际,从特定的文化资源出发,对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为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言献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