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的模式和生态也发生着变化,本文尝试将媒体的深度融合与生物学的基因重组进行类比,进一步探讨融媒时代下如何实现媒体传播从相"加"到相"融",如何推动相互融合的项目产生化学反应,促进融合改变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从"笔尖流淌"到"键盘敲击"再到"全副武装",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全景"……今年两会,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中心、人民网以及各社属媒体在内的报网端微深化媒体融合,不断推出内容和创意俱佳的产品。在传播格局深刻调整、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且看我们如何做好"融报道",讲好"融故事"。携全副武装亮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什么是"媒体融合"?怎样融合?一直是大家关注以及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媒体融合"的定义,得出"媒体融合"的定义,分析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体育频道的案例,从策划之"融"、制作之"融"、经营之"融"这三方面来讨论省级电视台如何通过融合现代多媒体手段打破落地地域性,达到增加关注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政策是"四级办电视",目前,中央三台合一,省级卫视搭建融媒体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在全国推行。那么,市级电视台如何应对媒体融合?作为城市电视台立台之本的新闻节目,怎样调整生存策略、功能定位和内容生产,才能得以在新媒体上延续自己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本文通过对城市电视台新闻生产的观察和分析,从理念更新、内容创新等方面,探索城市电视台新闻生产与移动短视频形态从"融合"到"熔合"之路。  相似文献   

5.
付强 《传媒》2018,(14):72-74
融媒体时代,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施展融合战略的大舞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全国两会报道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技术运用到技术融合、从多渠道到渠道融合的发展轨迹.随着技术与战略的成熟,未来的全国两会报道,技术融合将会取代技术运用,新媒体矩阵传播将会取代大篇幅报道,而"独家新闻"将一直作为核心竞争力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胡婧 《东南传播》2020,(1):13-15
媒介融合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重要环节。媒介融合绝对不是不同类型传统媒体之间在形式上的"硬融合",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新技术驱动下从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记者采访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提倡所谓"融媒体"产品,希望培养出"融媒体记者"。但是究竟融媒体时代对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什么样新的要求?本文也将聚焦以上这些内容提出转变传统的电视制作思维,树立符合用户观看的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新闻宣传力量。面对新形势,温州市鹿城区融媒体中心立足自身特点,架好"天线"、接实"地线"、聚焦"视线"、牵好"红线",做新主题报道,做暖民生新闻,做活融媒产品,做好社会服务,在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宁  刘锦妍 《出版广角》2021,(13):72-74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发展,一直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浙报集团"天目云"融媒体平台三家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从用户、平台、运营三个方面对现阶段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思维的核心与要义就在于"人"。传统媒体的改革大多向着融合媒体的方向进行。正如我多年一直坚持的观点:如果未来只有一种媒体,它就是"融媒体"。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技术推动下的用户集体选择。之于"互联网思维"在过去一年中已有N个版本的解读、误读与滥用。在我看来,其根本只在于一个字,即"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塑造一个"代言人",并通过这个"人"(或者准确地说是"偶像")来推动事业向前。这如同"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之于"百度"、  相似文献   

11.
2017年新年伊始,中央召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增强媒体的引导力、吸引力和传播力,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央-省-市-县"的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中,地市一级因尚未获得政策支持而呈现出"空心化"的发展趋势。为准确把脉地市级融媒体发展的现实困境并对症下药地提出对策建议,从其特殊意义出发,构建包含宏观战略层面的传播体系、中观体制层面的协同结构、微观实践层面的媒体经营三个层次的地市级融媒体发展分析框架,结合四市媒体融合发展的实地调研,研究总结出当前地市级融媒体发展的三个现实困境:"空心化"明显,传播效果有限;"分散型"发展,改革缺乏合力;"铁饭碗"犹存,量变多于质变。在此基础上,借鉴"竞争-合作-分工"的地级市区域协同治理模式阐述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介环境变化急剧:移动客户端取代PC端、新闻行业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视频从批量生产变为定制生产。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国内走在媒体融合前端的媒体,如近年来融媒体工作室做得风风火火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湖南卫视以及河北广播电视台等,都纷纷尝试"工作室"的传播和经营的运行模式。本文以国内传媒纷纷出现的"融媒体工作室"现象为蓝本,进行学习并初步探索,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面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与迭代更新的传播形态,传统媒体要想在一片唱衰声中求生,转变思维方式尤为重要。融媒体时代促使传统媒体要直面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应当主动"融变"思维,以互联网思维统领采编流程,以优质内容推进媒体建设,将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以跨界思维搭建多元平台,积极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邝峰  林军  牟晓伟 《传媒》2021,(2):20-22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融合进程持续加快,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主题为"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在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建设全媒体平台要被提上日程,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如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强趋势之下,从全国层级到省市区各级的媒体都大力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建设融合媒体平台,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反应速度,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形式多样性,大力创新,致力于"融媒体"平台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广泛应用的社会大环境下,新媒体的应用广泛性显著增强。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新媒体已经具备了与传统媒体抗衡的能力,所以,传统媒体为了实现自我进步,积极地进行了新媒体理念以及技术的融合,由此诞生了融媒体。对融媒体进行简单的分析,其指的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其实就融媒体的深层次讨论来看,其不仅仅是两种媒体的表现合作和融合,更有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综合性整合。可以说,现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而且融媒体时代的趋势和特点正在不断地加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加强,需要对具体的因素作相应的提升,所以文章就增强"四力",谱写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的具体内容做研究,旨在为实践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媒体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努力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在融合新闻报道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人民日报》其下属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积极响应顶层设计号召,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整合融媒体新闻资源,推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大、话题性强、传播效果好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提升融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近年所推出的有影响力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旨在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媒介技术应用以及新闻叙事三个角度对该产品的创新趋势进行总结,力图为未来的探索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时代,党刊作为主流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是摆在党刊人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顺应大势,积极融进去,发挥党刊优势,做到"用心""用情"才是当下党刊人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县融媒体建设亟需顶层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模式路径。本文分析了当前阻碍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四大制约因素,发掘了以"融媒+三务"实现我国融媒体建设弯道超车的"蓝海"优势,规划了符合县级融媒体发展特色的卫星城模式,其中包含的"一轨多融、敏捷多融、三务交融、地方特色"的"三融一特"原则及实践路径,可为县级融媒体深度融合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