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是平的吗?如果沟通顺畅,是的。当沟通改变了这个世界,新沟通技术的力量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沟通关系,重塑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影响到这个社会的运行,引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心情。沟通从心开始,它是人们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国际新闻信息的流动在世界图景的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阻隔和既有的不平衡性报道秩序无疑是影响国际新闻文本差异的重要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本身所造成的信息封闭则进一步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的"信息疫情",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之上的互联网非但未能构建一个信息共享、有效交流的世界,失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镜像理论及主体生成理论等分析<楚门的世界>影片的媒介图景和主体生成的关系,认为现实生活中媒介对人的监视控制,对人这一主体的形成的影响是当今世界传播过程中媒介与受众关系的万能呈现,作为主体能动者的受众应充分认识媒介的两面性,完善、健全其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8):58-61
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呈现出舆论多元、观点杂陈、百家争鸣的"爆炸式繁荣"景象,但在这一片繁荣背后也深藏着隐忧。要实现新闻评论发展的"理想图景",需要从三方面构建,一是政府要加强与媒介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二是媒体要坚守社会责任感,构建真正的公共空间;三是公民要做到基于理性思考的公共表达。  相似文献   

5.
霍雅洁 《大观周刊》2011,(25):75-76
语言作为人类表情这意的最重要的手段和人际交流最依赖的媒介,一直是语言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人们关于其的讨论总体上是围绕其自身结构、交际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探讨。本文试图从语言与其所表达对象——人的内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来讨论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贻弓电影的影像风格通过画面语言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含而不露的隐喻和象征、抒情上的多元化等方面,本文将以此展开论述,对其画面语言进行文本解读。含而不露的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隐喻和象征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融合传播走向深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应将时政新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全面创新时政新闻的个性化解读形式。为此,对时政新闻如何拉近受众距离展开探讨,从形象化、生活化、社交化、亲民化四个层面论证了个性化解读时政新闻的语言形式,从H5页面新闻、短视频3D设计和手绘风格、动态页面互动、跨屏互动立体场景等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时政新闻个性化解读的视觉呈现方式,对时政新闻解读文本结构提出了个性化标题、个性化导语、个性化主体、个性化结尾等建议。希望对提高时政新闻融合传播效力具有积极作用,扩大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试述新闻采写中的“让步”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电视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采访 ,往往都有老百姓对事件的直接反应 ,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的确是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 ,一般报刊没法比。可是 ,当电视记者的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时 ,无论是男是女 ,是老是少 ,是工人是农民 ,是学生还是知识分子 ,几乎都是一副紧张而又呆滞的表情 ,操着背诵式的语言 ,内容大都是权威报纸的社论片段 ,或哪位首长报告的摘录。举个例子吧 ,悉尼奥运会期间 ,当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时 ,记者问道 :“你认为中国运动员表现如何?”小女孩操着标准新闻广播员的口吻 ,朗朗回答 :“我为…  相似文献   

10.
杨石华 《出版科学》2016,24(6):64-67
为了探究“罗辑思维”是如何高效地进行社群图书营销。文章借助知识哲学中的“知识图景”概念,以“罗辑思维”图书营销工具——图书、文案为分析单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了“罗辑思维”在图书营销与知识传播互嵌过程中为读者、用户、社群成员建构了什么样的知识图景及其以何种形式来呈现这些知识图景。研究发现:“K历史、地理”、“F经济”“D政治、法律”这三个类别的知识是该社群知识图景中的主要版图,也是主要的知识传播内容;在知识图景的呈现方式上主要以“事实预设”的语用预设和“总结体”“强调体”的写作模式和“感染体”的语体风格为主;在图书营销实践中,知识图景的呈现方式需要遵循“知识商业化”原则,用商业化的文案形式进行图书营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于传播学、社会学及物理学的相关原理,尝试将传播视阈中的环境分为"五个世界",即"客观世界"、"拟态世界"、"印象世界"、"黑洞世界"和"类空气世界",在简要分析"五个世界"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陈毓东 《视听界》2009,(5):78-78
自《有一说一》回归新闻本源,提升定位以来,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告诉观众一个true world(真实的世界),一个充满变数与变化的生动的世界,一个时时刻刻都有突发事件的令人激动的世界;而与此相对应的,主播报道的风格则是true word(真实的语言),准确而简洁。  相似文献   

13.
张新萌  许艺光 《大观周刊》2012,(14):26-26,7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如何取得的呢?本文从语言的表达对象出发,先说明了人类内部世界在思维和交际上的特点和不足,接着又论述了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语言通过自身语言单位的明晰性、层级性,语言符号抽象性,以及语言符号在对人们思维成果的贮存上的特点,一一克服了人类内部世界的模糊性,直观具象,易逝不稳定的不足,从而使得语言在人类的思维和交际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琼 《新闻爱好者》2012,(18):47-48
广告语言必须与文化世界相适应,汉语广告语言根植于汉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必须适应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现今传播于媒体的汉语广告语言对文化世界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对中华古典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偏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区别“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本来,作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应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何要特别提出区别处理“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自当地,土生土长,乡里乡亲,说普通话虽说是工作需要,但面对乡亲,在乡音浓重的当地说普通话,人们是难以接受的。要么说你“山东驴子学马叫”,要么不与你交心。那么,作为一个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语言,做到工作不受影响,又生活自然得体呢?  相似文献   

16.
齐格蒙·鲍曼还在笔耕不辍,近年屡有新作出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阐释液态现代性里的世界,《此非日记》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采访中的语言顺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卫 《新闻知识》2012,(7):94-95,111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采访中的采/受双方如何顺应特定交际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使言语表达更恰当,使新闻采访顺利、成功。全文旨在证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这两个主观语境因素,对新闻采访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顺应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记者和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中要实现成功交际,语言选择必须做到与双方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  相似文献   

18.
方田 《新闻世界》2009,(9):144-145
关于是不是要“纯洁语言”已经争论了半个世纪,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这个问题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尝试梳理了“纯洁语言”的缘起和发展脉络,对于是不是要“纯洁语言”、怎样“纯洁语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左”与“右”这一对方位词,在文学这一历史长河中,词义非常丰富,它使用于军事、政治、人文、地理、生物等多方领域之中。不同的语言环境,它就有不同的意义。例如以左右定上下,分贵贱,别尊卑,辨男女,决阴阳,断吉凶等。因此对于它的词史和用法,给以研究分析,与同行们酌商。  相似文献   

20.
杜晓莉 《新闻界》2005,(5):146-146,111
一、媒体语言中的“洋泾浜”现象 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加港台语言习惯的影响,我国大陆地区的媒体语言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不少,这些外语词或者以外语拼写形式的本来面目出现,或者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本文要讨论的是那种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的外语词.我国的媒体语言以普通话为基础,间或夹杂一些穿着汉字外衣的外语词,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洋泾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