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曾美桂 《新闻界》2012,(17):58-62
受众不太可能抵制媒体文本所具有的潜在影响力,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有正、负之分。针对越来越多的被媒体美化了的"小三"形象,受众是否受到其影响,从而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与影视剧情节类似的离婚案件在现实中确实频繁发生,有人惊呼影视剧成了婚姻杀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取得实证,说明媒体美化"小三"起了一定的负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引发了受众的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3.
赵明  柳莺  王波 《新闻前哨》2009,(1):55-56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时常常讨论的主题,它已经成为影视剧提高自身美誉度、体现受众至上观念的重要手段。广播剧亦是如此。近几年,广播剧中出现了不少反映普通人生活,描写普通人情感,讴歌普通人精神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视角看我国影视植入式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新闻前哨》2011,(2):92-95
近年来,影视剧植入式广告成为我国广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它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将商品或服务信息结合影视剧剧情,以非广告的表现方法,在受众无意识的情态下悄无声息地进行传递。然而,泛滥成灾的植入式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影视剧本身的欣赏,而且失去了对受众的影响力,造成了传播效果的迷失。本文从传播活动的五个环节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以促进我国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它为影视剧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丰厚滋养.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影视剧创作实践及文本,主要从"精神价值"、"故事资源"、"文化符号"三方面探讨了影视剧艺术创作开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多种情形.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学者喻国明在谈到媒体"影响力经济"时提到,"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它对于其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这种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地影响社会进程、影响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现代快报》、《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在2008-2010年中以"第三者"为主要内容所涉及的54篇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所呈现出的"第三者"媒介形象。结果表明,对于第三者的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多以声讨者的角度报道事件,对于第三者自身心理探寻,精神需求,人身权益保障以及造成第三者现象的根本原因等问题涉及不多。进而引发笔者思考,媒介关于第三者的报道对于受众对第三者的看法以及应对第三者现象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出现,可以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分发率,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信息茧房"现象。在"信息茧房"的影响下,易出现群体极化下的网络暴力,受众的全面发展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判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傅正科  何镇飚 《东南传播》2012,(12):154-156
媒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话语及叙事为权利控制。话语影响受众的主体性的建构,并影响其需求与欲望。电视剧在"房产"作为叙事主线的同时,对"房产"符号进行神话,当神话将"房产"指向一种必需品时,内部话语将外化为购买者外部购买行为。本文拟从主题结构、叙事模式、符号渲染等角度,对"房产"的神话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可谓冷热参半。"热"的是创作数量:仅以1995年计,国产影片146部,现实题材占60%;而7000余部集电视剧,现实题材剧更是数量空前。"冷"的是受众,对众多现实题材影视剧,观众纷纷投出反对票,以至于这一现象被有关媒体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文化新闻之一。如此分明的冷热反差说明了什么?应该肯定,对现实关注和透视的深度及力度历来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追寻的目标。但在我们的一些编导那里,现实题材却产然是创作投机的最佳选择:一不必担心寻不到让人心跳的题材,新潮话题和面孔随拉随用;二免除囊中羞涩之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是风起云涌,备受追捧,探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此类节目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特别是明星)日常生活的好奇心理和窥探心理,另一方面节目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为受众带来娱乐和情感上的释放。湖南卫视全新开播的《中餐厅》正是立足于展示"明星的生活体验"这一现代社会中深受广大受众所喜爱的话题来进行,将"明星""生活""体验"这些热点元素推到镜头前,很好地把握了受众的心理和现实环境,同时将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传递给受众。本文将从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构建对受众心理影响的角度出发,对节目《中餐厅》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2.
罗幸  罗奕 《传媒》2022,(12):40-43
中国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向东南亚的传播是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研究发现,六成东南亚观众经常观看中国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真人秀是最受喜爱的节目类型,而“互联网+”改变了观众习惯;影视中的中国饮食、城市、歌曲等文化符号的关注度与认同度较高,中国价值观也随之有一定认同度。中国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在东南亚的传播,应充分利用流媒体平台、针对相关偏好启动扶持计划、完善本地化并培养版权意识以及关注年轻受众。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限广令"还是"限娱令",净化荧幕环境,给受众更好的收看体验,更好的精神享受才是根本。"限广"只是手段,内容才是目的。2012年伊始,限广令的绝对威力成为现实,电视媒体必然进入不变革无法创新的时代。可预见的是,电视会因为广告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大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影视剧的受众关注度还会是媒体传播的主流。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受众审美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是韦弗给传播下的非常形象的定义。这种心灵的影响是由负载于媒介符号中的信息来实现的,但它决不是传者的单向发出和受者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在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电视媒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6.
周萍 《新闻传播》2014,(3):223-224
电视新闻直播化已成为传媒人的共识,从传播本质上讲,出镜记者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三者,其本质功能是尽可能地拉近信源与信宿的距离。基于此,从传播学角度,阐释出镜记者如何零距离地传递信息、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从而让受众通过电视新闻直播体验到远离现场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7.
张超 《今传媒》2016,(9):104-105
2015年,中国屏幕出现了影视剧IP热的现象。影视剧IP的快速凝聚核心受众,成本低廉的特点,深受影视制作公司的欢迎,成为影视市场一股潮流。针对目前IP影视剧的开发过于集中于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影视剧IP开发中的项目选择、剧本改编、内容塑造三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与《永不抵达的列车》等经典灾难报道相比,复旦踩踏遇难者报道之所以遭遇伦理诟病,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侵犯了遇难者隐私,而在于丢失了"新闻共识"。"新闻共识",指的是新闻记者和受众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基础事实、社会语境、生产意义以及文本符号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知识,这样的共同知识是新闻获得完整性的基础。新闻记者如果期待新闻报道能成功地激发受众的共鸣和认同、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首先培育自身和受众间的"新闻共识"。重视受众认知,是"新闻共识"概念的核心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影视剧植入式广告是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观众意识的宣传手法,它悄无声息地将产品和品牌形象等信息送达每个影视作品受众,让人在对影视剧本身津津乐道的同时接受了广告。在植入广告的同时,制片方当然也就从中获益,正如美国CBS主席的预言:美国主要电视网的电视剧将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20.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少数民族受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的认知上容易错位,加大了社会风险。当下,学界对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社会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形态是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呈现载体,研究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功能关系到我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契机。研究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精神文明建构,又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