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东珍 《青年记者》2006,(22):52-53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理应在引领和谐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日照日报》重视发挥评论的导向作用,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发挥靠近基层的优势,立足本地实际,把握社会动态,通过社论、评论员章及《港城论坛》等栏目,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个人微博、BBS、论坛等纷纷出现,人们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参与谈论的途径和平台。伴随中国民主化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构建为政府执政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它不仅是党政官员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智慧的新方式,更有效地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以乌鲁木齐《红山网》为例来分析网络问政平台中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已成为该市治庸问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该节目的策划、选题、内容等考查《电视问政》成功的原因以及该节目中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两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闻资政类节目创作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批旨在打通政务平台、系统回应和解决百姓关切的全媒体节目集中涌现。本文将以黄石广播电视台、大冶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的《大冶电视问政》为例,探讨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资政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王雪峰 《新闻传播》2022,(14):145-146
舆论监督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促进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社会风清气正,用媒体人的良知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但多年来,舆论监督经常会遭遇只曝光不整改、多年曝光多年不改的尴尬境地,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把舆论监督视为洪水猛兽,消极对待甚至报以敌视的心理,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以地方党委政府统筹部署、地方主流媒体牵头主办、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亲自出面做客的融媒体直播“问政”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级领导机关主动作为,给新闻媒体撑腰打气,与舆论监督合力攻坚解决问题,不仅极大提升了问题解决的力度和效率,也为政府转变观念,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提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向人民汇报》是南京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电视问政栏目,政府部门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与人民坦诚沟通,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叙述这档节目在全国众多电视问政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闻热线一直是媒体倚重的一个信息来源,尤其是媒体对民生新闻关注度加强后,热线资源成了媒体争夺的焦点。但从现在发展趋势看,这种争夺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在浙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对新闻热线品牌的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电视媒体在寻求一种新闻语态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受众较容易保留那些从电视媒介中接受的意义与价值观,并且带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与思量中,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不仅是在传递信息,同时也是在引导一种价值观的树立。但是,受众并非是一味被动接受媒体的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时讲究传播技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王智 《报刊之友》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梁建强 《东南传播》2012,(6):151-153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发展可谓面临着"内忧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各地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外患"则指网络媒体的迅疾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广告资源和受众资源等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一批极富特色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栏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栏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政务类电视栏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奕 《视听界》2010,(6):89-90
如果说,电视新闻栏目从名牌到品牌打的是一场"攻坚战",那么,电视新闻品牌的提升则是一场"持久战"。 一、由"量"到"质",体现新闻内容的深刻性 新闻的特点为"短、平、快",即篇幅较短小、报道手段较平实、报道速度较快。目前江苏大多数电视新闻品牌栏目都遵循这一原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道最多的消息。这既体现在主持人语速的紧凑、快捷上,也体现在每条新闻的时长越发缩短以及画面剪辑的节奏变化加快上。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方言化的新闻电视,更为一方群众所喜闻乐见。受众对发生在身边、且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新闻不仅迫切希望了解,而且更喜欢倾听他们具有浓郁乡情的地方性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使电视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地平民化与方言化,以使此类型节目更具有亲和力与生命力,应当引起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它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新的模式来将自身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电视媒体品牌力的表现与塑造,以期有效地促进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及创新,构建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电视频道品牌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栏目品牌。本文将从打造品牌栏目的前提、品牌栏目的策划、品牌栏目的创新这三方面,阐述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110》的品牌栏目建设,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7.
高新华 《新闻知识》2021,(11):88-96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以近几年较为火热的电视问政节目代表之一《问政山东》为研究案例,运用SPSS 22.0分析政府回应限度和问题整改效度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以期验证《问政山东》节目在问题解决上的有效性.实证分析发现:问题整改效度与政府回应的范围限度呈一定正相关,与政府回应时间限度和方式限度无关.为不断深化电视问政节目的价...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在引导新闻舆论中举足轻重。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推出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以来,中同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它们依托电视媒体,以对社会现象的密切关注,对热点、难点的及时捕捉和深度评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毋庸置疑,同整个电视业的发展相比较,电视新闻评论还略显薄弱,影响了其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