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我"的崛起摧毁了媒体作为内容生产机构的中心化,那么注意力的碎片化则摧毁了媒体作为传播渠道的中心化。传统媒体要扬长避短、在碎片化的时代吸引用户、累积持续、稳定的注意力资源,必须从根本上祛除"媒体中心化"的思维,从内容上找生路。要建立起用户的信任感、增加内容的黏度,传统媒体可从内容垂直化、传播IP化、运营社群化三个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2.
刘芳  魏晴 《中国出版》2023,(12):58-63
近年来,“数字群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基础单元,所有的信息交换及媒介传播实践都被深度卷入其中。“社群”作为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呈现出社群意志“参与”媒体生产决策、用户协作参与内容生产和情感激发提升媒体吸引力等显著特点。物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关系可供性提供了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提升了社群组织的反应能力,优化了社群内容供给和服务创新,成为媒体生态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社群化发展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基于移动端视频平台的网络社群为网络用户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但相较于已经成熟完善的大众媒介传播系统,其传播模式相对粗放,传播内容同质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社交属性较为薄弱,仍缺乏区分其他互联网传播形式的社群文化。  相似文献   

4.
"吴晓波频道"围绕著名财经人吴晓波这一核心意见领袖构筑知识社群,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再到内容变现的完整闭环.本研究发现"吴晓波频道"的内容围绕"泛财经"主题展开,渠道以"融媒体"矩阵传播为主并实现了社群O2O互动,传播对象以中产阶级为主,实现"知识付费与社群电商"盈利组合.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图书社群营销提供建议,包括提供优质内容形成"部落",通过价值与互动强化"部落",通过多元盈利模式发展"部落"等.  相似文献   

5.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准 《新闻战线》2022,(3):74-76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定不移走社群化发展之路,向特色和创新要活力、要效益、要影响力,通过垂直细分领域的社群化传播,加大信息供给侧改革力度,做好内容生产、传播互动、吸附增值等工作,都市类媒体不仅能实现精准传播,不断提升媒体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亦能使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更加贴近时代、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更代表着社群经济。在自媒体营销大潮中,知识型社群品牌"罗辑思维"在同行和用户中叫好又叫座,它独特的营销模式值得其他自媒体学习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罗辑思维"面临着威胁和挑战,需要巩固核心竞争力才能长久运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用户社群是以相同兴趣和价值观而集结的固定群体,彼此互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基于社群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微信自媒体应打破固有的广告思维,向社群思维转变。在社群经济的视角下,目前微信自媒体的盈利模式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广告模式、社群盈利模式以及自媒体联盟三种盈利模式。在内容生产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的背景下,微信自媒体只有从粉丝思维转变到用户思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相似文献   

10.
传播效能将成为媒体内容生产价值的一个关键评估指标,也将成为媒体下阶段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南方都市报在"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战略指引下,大力推动智媒转型。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对传播对象做深入研究,围绕传播效能做文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南都从个性化生产、精准化抵达、体验式传播、社群化互动等四个方面发力,着力实现"破圈"传播,提高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张庭 《传媒》2024,(8):48-50
社群化运营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能够为广电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广电媒体社群化运营的功能及用户价值、参与度、品牌形象等相关要素,梳理广电媒体社群化运营面临的定位不清、管理散乱和追求短期效果等发展困境,并针对以上问题从借助IP力量、增强用户互动和提升服务价值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11)
本文尝试在"边界工作"和"阐释社群"的框架下,进行一项新闻社会史梳理,回溯历史上新闻业如何通过对目击内容的媒介化,将"目击者"始终置于职业边界之外的"信源"角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公民目击"开始打破这一边界,借助社交网络,形成独立于传统机构媒体之外的信息传播与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为"阐释社群"的专业新闻生产者对真相的垄断和权威。在新闻业整体走向"液态"的多维度快速变迁过程中,思考和重新设计媒体自身以及公民目击者的定位,重构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业的边界,以一种合作的思维,将目击者内容纳入参与式新闻生产逻辑,成为近年来全球媒体编辑室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罗丹  朱琳 《今传媒》2020,28(1):83-8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根本性重塑。社群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规避的基本社会联系,社群的概念与聚合特点自然也随着媒介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媒体平台中信息传播的数字性、双向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以此为聚合形式的互联网社群展现出与传统社群相异的发展趋势,诞生了如虚拟社群、亚文化社群等新的互联网社群类型。互联网社群的发展呈现出部落化——去部落化——再部落化的发展路径,并且互联网社群开始呈现出向其他领域交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丛文华  罗昶  赵静 《视听》2022,(4):31-33
近年来,北京交通广播在社群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社群建设的四个环节(用户触达、用户留存、激发活跃、变现转化)上依然存在困难.笔者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困境后,针对性地提出广播媒体社群建设的4C方法论,分别是细分内容锤炼推送、创建用户链接平台、加入文化价值导向、建立多维变现模式,为北京交通广播媒体社群建设提供借...  相似文献   

15.
"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备受关注,它的出现使得"社群"成为当下热点。本文以"传播的仪式观"作为理论视角,以"罗辑思维"为例讨论自媒体品牌社群的建构。基于Mc Alexander等人关于品牌社群理论的"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讨论了"罗辑思维"品牌社群中消费者与品牌、产品、营销者、消费者这四层关系,并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提出建构上述四层关系的三条路径:仪式感的塑造与重复、文化空间的共享以及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郑雯  黄荣贵 《新闻大学》2015,(3):101-109
互联网用户存在趋同类聚和同质分类的过程,表现出独有的"在线社群"结构,揭示这一潜在的社群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空间的基本属性。本文聚焦微博用户多元化的公共参与行为,对2014年上半年传播范围广泛的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进行潜类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统计建模,从经验上拟合出"公共事务冷漠群体"、"严肃政治关注群体"、"公共安全关注群体"和"高参与度群体"四类在线社群,并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属性与微博用户公共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空间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但互联网空间的碎片化过程仍然具有一定规律,分化与聚集趋势并存。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空间"过度政治化"的判断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间仍然更多地呈现出"公共空间"而非娱乐化空间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社群网站的兴起,为公益组织运用网络进行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国内研究较少有针对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的研究。本研究以四大公益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建立、资讯传播、公众沟通和议题呈现作为主要研究架构,以13家拥有加"V"新浪认证的全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微博主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针对其微博页面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与其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8.
社交化、移动化、分众化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传播特征之一.济源日报社旗下济源日报、济源晨报、济源网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社群运营,追求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采用网络直播、立体播发、多元传播等手段,实现了社群平台搭建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程名 《东南传播》2012,(9):69-71
网络传播的社会本质特征是社群化。社群化传播塑造了特定网络空间的归属感并促进了后现代的"地区性"文化的形成。地区性文化塑造了网络空间结构,而网络空间的特定结构方式促进了网络民俗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化已逐渐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趋势。目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主要在生产、传播、运营三方面进行社交化尝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时政类可视化新闻报道模式单一、过度注重内容个性化推荐、弱社交关系不利于用户长期留存等问题。因此,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应创新时政可视化新闻叙事模式、增设自主订阅功能、利用垂直话题构建强关系社群,促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社交化路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