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节日文化可以为幼儿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幼儿园开发节日课程,既要考虑以节日文化为基点的核心课程,又要考虑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补充课程。节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各领域的整合及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在师范高校推行孝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重视对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围绕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孝文化资源。注意师范高校孝文化建设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加强孝文化研究的时代意识和学术引领,努力培养师范生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以辩证的观点,站在批判继承的角度,从孝、孝道、孝文化三个方面入手,阐明孝文化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节日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伦理道德、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佤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部分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彩。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给予科学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都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佤族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日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独特功能。佤族是我国云南省内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部分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采。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给予科学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经济内涵、政治内涵、社会内涵、文化内涵等多层面的要求,文章从文化层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彝族节日源远流长,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节日有的源于自然崇拜 ,有的源于生活生产习俗,每个节日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这些节日能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不同程度的表达了人类的功利主义,于是这些节日便具有了团结奋斗,战胜困难,调节生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偶婚制度将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本能转变为孝观念.建立在血缘氏族之上的宗法制社会是孝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社会需要是孝文化形成的动力.统治者的宣扬和先哲们将其理论化的努力都大大推进了孝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对偶婚制度将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本能转变为孝观念。建立在血缘氏族之上的宗法制社会是孝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社会需要是孝文化形成的动力。统治者的宣扬和先哲们将其理论化的努力都大大推进了孝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张小波 《文教资料》2013,(33):55-57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传统美德失范的现象,孝道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缺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在高校学生的德育中引入传统孝文化,对提高学生修养,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杨海凤 《现代语文》2006,(11):57-58
“孝”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孝经·开宗明义》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①孝最原始的内容就是亲亲,即孝敬父母。到后来,孝在政治方面进行了演延,古人将君臣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②“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③孝渐渐有了另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君主、国家的孝,也可以理解为忠。从古至今,孝文化对人们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对武侠小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母、师父被人所害,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在古代被视为不孝,往往就因为报仇而展开了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本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中原孝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源地.从上古时期"禅让"制实施阶段,"孝"就已经是选拔接班人的主要标准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主流的孝文化.汉朝以降,"孝"文化继续发展.纵现"孝"文化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多样,在社会生活、国家政治、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影响至深至远.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孝"文化对于河南省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孝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产生,在先秦时期"孝"观念理论化、系统化,到了西汉时期"孝道"变得政治化,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被异化,唐宋元明清时期"移孝于忠",孝文化走向极致,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袁静 《华章》2010,(2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孝文化被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孝道也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基础.当今社会,要科学、合理地对待、运用孝文化,人人身体力行,努力使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族节日的形成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的产物,节日的产生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元化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应对传统孝文化科学扬弃,提炼其精华部分予以继承弘扬,以期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和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礼,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将时代精神和文化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历代发展及其元素,分析了孝文化对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规范家庭成员行为、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示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