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述了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而引发的五个新问题、新矛盾;研究探讨了建立网络道德的指导思想、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并对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管理组织建立及国际合作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许多领域都出现了社会道德失范、价值信仰缺失,社会道德渐渐沦为生活的"装饰品",道德效力缺失问题日渐凸显。道德效力实现不仅与道德内容的合理性、社会道德环境等因素有关,还与个体的道德理想、道德认知、道德需要等相关联。所以,应当从创新道德内容、优化道德环境、开展道德教育等方面考察道德效力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潘云华  陈勃 《教育评论》2014,(3):102-104
信息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尤其是社会不公信息非常容易从信息海洋中凸显出来,成为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刺激源。社会不公信息的摄入,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存在许多调节因素。基于当前的现实环境,政府、学校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克服社会不公信息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道德社会场是指影响道德场各因子间信息,能量,物质传递与交换并制约道德场主体道德行为的诸社会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场。道德社会场是道德场的宏观层次,直接决定着道德场的性质,方向,对道德场的发展影响重大,道德社会场从基层次上看,由道德社会系统场,道德社区场和道德群体场构成,它具有信息功能,调控功能,导向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应当以社会公共政策为着力点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淳化。由于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社会道德风气的凝成具体体现在社会公共政策的道德导向,以及社会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的重要影响。从社会公共政策之善达到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对于推进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其道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也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及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都对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社会环境,是促进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在道德生活领域中有滑坡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潮,特别是伦理学思潮的入侵,它侵蚀了我国人民中部分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稳定分子的是魂,陷入道德败坏精神堕落。加强对西方现代社会思潮的科学评价,就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培养个体道德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内化。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个体道德主体性培养,在培养个体道德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能力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  相似文献   

10.
司法效力的社会实现是司法程序的关键环节,掌握影响司法效力社会实现的因素对于司法目标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司法效力的社会实现是指具体的司法裁判生效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实际作用力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司法实际执行力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力量①国家强制力;②当事人的遵行力;③社会支持力;这三种基本力量在其发挥的作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当事人的遵行力是重点,国家强制力是保障,社会支持力是基础。这三种力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司法效力向社会领域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每个公民都应把社会公德当作自己的义务来履行,但人们在遵守社会公德这种善的行为时却产生恶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用道德智慧消解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3.
略论社会公德与耻感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和建设社会公德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们的自律,而自律习惯的培养,是以耻感培养为基础和关键的。知耻是一种道德意识,知耻,才能守公德。因此培养耻感,对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严格辨析社会公德概念的历史缘起,明确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准则、公德、私德及公德心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全面完整地揭示社会公德的基本结构和深层内涵,乃是准确把握社会公德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科学性等特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国人的"公德"与"私德"概念,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的结果.以"私德"为特征的儒家伦理文化,面对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显示了不适应性,亟待变革.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应加强全方位的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积极和有效地拓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论公民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及培养公民道德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简要介绍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公民道德的理解及其培养的观点,并揭示其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践行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以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通过梳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一定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行为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我们在构建适应新型社会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时,应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践行上。  相似文献   

20.
和谐城市应当是具有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信友爱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并充满活力的。但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公共生活领域与私人领域正在分离中,对公共性、公共生活领域与公德概念是模糊的,和谐城市的建设需要健康的公共空间,同时更需要有社会公德的引领,形成道德共契,由此,市民公德建设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