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工业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传承工业文脉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对武汉锅炉厂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武汉锅炉厂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中的工业文脉传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颜祥林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18+39-118,39
实践证明,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已成为我国文化战略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存见证了人类工业化过程对历史及当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重建,工业遗存的存废问题日益引人注目,由此促成工业考古的正式诞生。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工业考古的起源,探讨各国工业考古的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工业考古”概念在英国正式提出,尔后在美国、欧洲诸国及其他地区逐渐传播开来。起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许多城市发展,工业考古与工业古迹保护息息相关。随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考古学的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脱节。而今,工业考古学被理解为采用考古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工业社会及其材料等内容。即工业考古学范围,从起初为遗产保护服务扩展为当前的工业历史的考古研究。近年来又有工业文化及创意产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并有工业文明等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工业考古学的概念在诞生不久,由英国传播到美国,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工业遗产保护的热潮,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文章主要介绍美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萌芽及建立的过程,总结了美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的组织机构、法律基础以及资金保障,分析了保护体系的人才培养与公众教育,最后总结了美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多元价值观下的老工业城市空间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结合已有理论与现存案例做了具体的分析.选题的最终意义,在于以现代城市的空间、时间遗产为主体的实践性研究,并探索出一套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城市中大量的工业建筑被闲置、废弃,对其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哈尔滨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酌摇篮和近代工业重地,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梳理了哈尔滨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范围及其典型代表,针对哈尔滨工业建筑历史背景、环境特色、自身的特殊性等,结合哈尔滨的城市主题文化,对哈尔滨的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湘西自治州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湘西自治州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落后、农业文化遗产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业文化遗产监督管理滞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为此提出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文化遗产监督管理机制、培育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促进湘西自治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丽  刘雨薇 《科技风》2023,(2):156-159
乐山是一座拥有丰富古建筑资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保护古建筑与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为了能有效保护和利用乐山古建筑,让古建筑融合到城市发展之中,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及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一种符合乐山城市风格的古建筑保护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具有多种价值,其中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工业遗产的保护存在很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之一是使其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文化资源.博物馆应该承担创造性地开发工业遗产文化价值的重任,进一步通过文化产业链实现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永祥  吴成基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但随之凸现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应用专家评价法对陕西省25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其所属的五种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结果表明,保护不好必然带来利用不好。评价将其划分为保护利用偏差型、保护偏好利用偏差型、保护利用一般型、保护偏好利用一般型、保护利用偏好型5种类型,各种类型遗迹点的评价特征值分布显示出各自的聚居范围,建立的几何图法则有助于精确解析问题。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兼顾了资源对象、环境对象与组织对象3个方面。结合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保护评价选出7个因子,利用评价选取了6个因子,这些因子基本涵盖了协调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矛盾时应考虑的问题,在全国亦具有典型性。因而,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胡建国  吉星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35-235,229
近代安达市曾是中东铁路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遗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它们承载了安达市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诸多历史信息,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由于这些建筑年久失修,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结合这些建筑特征和现有状况,对其提出一些保护和再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原真性是现代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概念,也是实施保护行为的基本准则.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评析了原真性理念的形成与演进情况,基于当前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应当重视工业遗产原真性问题的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总结,留存城市记忆,服务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概况,分析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其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的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佳 《科教文汇》2014,(3):225-226
义乌地方曲艺作为义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与时俱进的。怎么样搞活文化的发展,又如何让它们有序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义乌地方曲艺凝聚的是当地人民的智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义乌地方曲艺的保护措施及保护不足展开探讨,力求为义乌地方曲艺的发展和传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文化的命脉得到应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苦难深重的圆明园在沉寂百年之后,近年来却由于重建重修问题又站上了中国舆论界的风口浪尖。圆明园遗址是分外厚重的遗产,需要我们精心地维护与发展。如有条件,圆明园可以被异地复制。而圆明园遗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6.
白宪臣  张义忠  贺子奇 《资源科学》2010,32(9):1792-1798
传统民居蕴含着鲜明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朴实的建筑生态观,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客 观规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哲学、美学、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观念,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邻 里和睦关系等内涵,正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 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 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 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 能力,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本文以豫西民居为例,在分析探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与生态资 源价值基础上,按照分门别类,确定重点,按级别制定保护措施,形成各级政府与居民相结合的保护管理模式,把规 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乡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基础上进行创新 性设计,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缺少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康又丹  汤江龙 《科技广场》2012,(10):235-238
本文对乐安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规划修编中乐安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下一步的乡镇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可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众多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有力鉴证,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如何去发展遗存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历史遗存能更好得到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狭义的遗址类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模式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广场的铺装设计中如何体现城市文脉,在众多的创作元素中如何归纳与提炼出代表城市文脉的设计符号,并根据这些设计出满足使用功能且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来,是许多从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设计师所面临的难点之一。通过解读西安大雁塔广场铺装设计,对体现城市文脉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寻找出适用的景观表达语汇,来指导城市广场的铺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