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节课是否有效,关键要看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达到让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的目的。而一个智慧的教师如果仅仅抓住课堂的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主问题是课堂的好问题,那些在学生思维的拐角处、困惑处设计的小问题也可以是课堂的好问题。我们要能够机智地发现并抓住来自学生中的真问题,了解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挖掘埋藏于学生背后的知识,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寻找可挖掘心理因素且关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课文,采用走"心"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兴趣点,抓住课文中重要的心理词句,让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同时进行情绪调适引导;抓住课文中有利于心理思维训练的中心事件深入理解课文,并进行有效地心理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课文中自我反省的心理因子,引导学生深入解剖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黄丽娜 《成才之路》2013,(19):73-7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一、抓住情节,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特征,设计有趣的情节故事和游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董会荣 《考试周刊》2014,(50):44-44
<正>1.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期待中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多样解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新课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呈现一种不相协调的张力,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阅读情境。创设阅读情境,要注意紧抓文章的空白和未定点,问题设计要新颖有趣,有启发性,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善于找出一些新问题,抓住与课文有关又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空白之处,提出问题,并以此创设引人入胜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抓住学生兴趣点提问,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提出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重视提出的问题的评价都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云 《甘肃教育》2011,(14):86-86
良好的提问,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但能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想方设法抓住课文中的疑难点、发散点、矛盾点设计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在教学中发挥了它们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明霞 《学子》2015,(1):26-26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并巧妙地提问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避免的课题。一、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最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就是抓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小学阶段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抓住课文的文体特征和"题眼"并在课文细节处发问,同时要多观照提问语言的艺术性,以此来促进高效课堂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为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 (一)教师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只要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预习动机,学生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0.
张志华 《广西教育》2013,(13):11-11
"主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本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好的主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必须抓准切入点,精心进行预设。一、抓住文眼设计主问题一般情况下,文章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抓住题目,找准切入点设计"主问题",可以精简教学环节,促进  相似文献   

11.
彭蕾 《考试周刊》2012,(11):37-37
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读好课文题目,激发阅读期待,概括文章内容,抓住课文文眼,升华文章中心,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了情感和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善于提问,使学生心中充满探究欲望,并且能够有依可循,有桥梁和阶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计问题,问在思维处,让学生学在精彩中。一、设计有条理,问出思维广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都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设问,使学生思维保持条理性和连续性,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点上,教师要通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外界新鲜事物有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设计,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探索学习的机会,这样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设计、主持学习活动、执行探索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冲击,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经历中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的常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导演出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但是也有较多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思维比较狭窄。出现以上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除了与我们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经验丰富与否,学生基础高低等情况有关外,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文之外。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文之外,开拓学生的视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靠教师设计出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教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思维投向历史,投向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教育艺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提问出现了不少的误区:1.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2.问题难度大、空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3.没有新意,篇篇课文都是相似的提问,使学生感到厌烦。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下面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有效的做法:一、巧设障碍,激活思维教师的提问要抓住课文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培养学生乐学、善思、会读的品质,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一、突破重点,避繁就简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往往是中心所在,或是“积累和运用”的重点之一。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时,如能引导启发学生,于重点处找问题,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选择提问点,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课文的疑难处进行提问;抓住课文的关键处进行提问;抓住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提问。  相似文献   

18.
《黄继光》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组的讲读课文。这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有顺序地记叙事物。要求在第三组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条理性。课后作业第1题的四个问题是按课文四段设计的,它不仅有利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还提示老师要抓住战斗的经过顺序安排教学步骤,组织课堂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大纲”指出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优势 ,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 ,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 ,复述课文 ,续编课文 ,一问一答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立足课文 ,描述画面。阅读教材中有许多插图 ,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 ,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功能,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二是在讲读与独立阅读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半扶半放,扶放结合”。“扶”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联系到教学实际,教师的指引和点拨,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只有在这样的前题条件下,才能“放”,放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呢? 一、设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