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习得有害社会的犯罪手段等。减少或消除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暴力游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应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开发自主的健康的本民族的网络游戏产品;家庭、学校等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发布关于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群体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杜绝。为了避免青少年群体接触暴力视频游戏而产生各种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可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发挥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积极效用,减少青少年负性情绪的产生、减少攻击行为,同时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暴力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网络游戏暴力的根源是游戏设计者的暴力观,网络游戏暴力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玩家和社会产生了特定的消极影响,但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存在具有客观性。基于网络游戏暴力观和访谈结果,可从网络游戏主题内容的价值导向、玩家可采用的游戏规则、游戏呈现的潜在伤害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整合为网络游戏暴力指数。文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暴力指数对网络游戏产品进行评级管理,同时对网络游戏消费者进行必要宣传、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暴力网络游戏具有暴力内容的逼真性和极端性,游戏者对游戏角色的认同性等特点。暴力视频游戏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引起不良生理反应、启动攻击认知、增加攻击行为、对暴力生理脱敏、同情度降低以及引发游戏者的敌意期望偏向。社会各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带来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成瘾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风险防控的立法存在不足,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发生异化,主流媒体存在对于网络游戏的污名化倾向,学校和家庭缺乏网络素养教育。为此应加快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完善游戏实名注册制度,建构网络游戏的中国话语,推行闭环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非理性行为的管教。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07,(8):38-39
为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社会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倡议并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八部委,于今年上半年下发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7月16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以下称防沉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其核心内容是: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时间,在此时间段,获得的游戏收益将减半,如游戏时间累计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将降为0,以此强迫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  相似文献   

7.
【材料点击】从2007年4月15日起,国家八部委在全国推广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这一系统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而专门开发的一种控制软件。网络游戏安装防沉迷系统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间  相似文献   

8.
孩子沉迷网络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难题。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还会使未成年人的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右脑发育,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怎样防治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症"?  相似文献   

9.
教育网络游戏和商业网络游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引言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以娱乐为直接目的的网络游戏(本文称为商业网络游戏)具有一些独特而积极的教育价值或功能,但是,商业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和反社会行为等不良成分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商业游戏直接应用到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2010,(7):94-94
22日,记者从文化部获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通过审议,将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进行实名注册,并需采用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在夜间时段对未成年人停止服务,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国青年报,2010年06月23日)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2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条例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时间和单日累计时间,禁止未成年人每日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这一要求被网友称为"网游宵禁"。时下的网络游戏已成为一个庞大产业,未成年人也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数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类型1.因沉迷于上网或网络游戏而诱发的抢劫财产的犯罪。如抢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这类犯罪大多是由于未成年人迷恋于上网或者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在花费大量金钱之后,当家庭不能满足其经济需求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其在虚拟世界中的生活,便铤而走险,抢夺、抢劫、敲诈勒索他人财物,铸成大错。少年吴丹和王兵(均为化名)痴迷于网络游戏,家里没钱供他们挥霍,他们就萌生了罪恶念头,铤而走险去抢劫。2004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抢得30元钱后去网吧…  相似文献   

13.
姜言波 《考试周刊》2012,(74):181-181
当我们置身于互联网中时,自己的行为及与他人的互动行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有些时候这些改变是积极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做出自己平时不可能做出的消极行为。就如经常玩暴力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说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为何会受青少年的欢迎。同时,对暴力游戏引发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被试,探求网络游戏暴力和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网络游戏暴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间接反映网络游戏暴力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暴力会显著提高男大学生的攻击性;暴力网络游戏更能够满足大学生想要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需要;网络游戏暴力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众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运营的网络游戏约达140余款,这些产品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色情、暴力、迷信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不健康内容;二是未经内容审查的境外网络游戏产品充斥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境外产品大约点80%以上;三是容易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  相似文献   

16.
《家长》2009,(7):5-5
暑期将至,往年一片空白的儿童网络游戏市场正迅速升温。商家推出了《摩尔庄园》、《赛尔号》等儿重刚络游戏,这些网络游戏完全剔除了打打杀杀的暴力情节,强化了教育意义,孩子可以在装饰自己的虚拟房间时尽情挥洒创意,也可以参加理财、防火、自我保护等主题答题。对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将网络游戏妖魔化,他们开始由“堵”变“疏”,甚至乐意为孩子玩网络游戏埋单。——摘编自《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17.
长期接触暴力视频游戏会对青少年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引起青少年不良的生理反应,诱发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使青少年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和使青少年的同情度降低等。因此,政府主管部门、网络游戏公司、学校和家长应该联手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应对,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提到网络,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网瘾”、“电子毒品”等贬意词语,就会联想到媒体报道的、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青少年学生、乃至未成年人因玩网络游戏,特别是沉溺于街头网吧而荒废了学业,个别青少年更因“网络成瘾”,进而受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内容的毒害诱发违法犯罪的案例,那些抢劫、杀人、自杀等极端案例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暑假已经来临,广大青少年学生会利用假期在网上尽情冲浪,当然这也包括玩网络游戏,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对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逐渐蔓延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在人…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网络游戏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尤其是男性青少年网民参与比例非常高的一项网络行为,有将近九成的青少年网民不同程度地玩过至少一种网络游戏;能够借助网络游戏结成游戏团队、进行人际互动,以及实现自我认同重塑,是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不少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暴力倾向,对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及其可能导致的行为后果,多数青少年并未能够形成清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文化部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委员会日前审定了第一批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产品,并向社会公布。其中,《梦幻国度》、《梦幻西游》、《大家来找茬》、《野菜部落》等15款国内外网络游戏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