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从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客观上都存在着立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同样存在学术立场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立场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此,需要自觉纠正"两张皮"的现象,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运用的实验研究,并建立必要的立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式创业教育体系的设想,即创业教育应当是创业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并适时融入科学研究,在知识创新的同时实现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论述了包括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科学研究所构成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其融合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科学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的关系,提出了三位一体式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相较于国际范围内以实践研究为主、趋于"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研究模式,我国移动学习应加强多领域合作,将研究重心从"技术"回归到"学习"上,通过应用研究、实践研究,落实移动学习效果。未来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发展将经历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和学习服务建设三个迭代循环的阶段,应发挥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内的优势,开发有效促进移动学习的工具应用,拓宽理论视域,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职教育提倡"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较以往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理论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指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深度根源。虽然学界的研究不断拓宽和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但并没有把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贯穿始终,最终也没有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揭示了隐藏其后的两种知识类型,即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两种知识是可以区分但不可以分离的关系。逻辑和语境上的一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欧克肖特的知识观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应包括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类型。以这种知识观为工具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会发现明显的知识失衡:对技术知识的偏重和对实践知识的忽视。这种技术知识的失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最高期待只能是"熟练掌握理论教条的人",很难触及人的灵魂中最深处的部分,并且实际上已然引起了受教育者的反感。针对这些弊病,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理念上树立科学全面的知识观,恢复"实践"的应有地位,在行动上打破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周简叔一、成人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合作是很多的,甚至有不少成人教育研究,开始从认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他们对认识论的界定是:"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调查研究知识和范围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科属性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一命题将教育管理学学科的知识基础置于了一个处于并行关系的学科群中,泛化了研究对象,固化了研究方法,未突出教育管理学学科独有的特性,且仅从历史的视角确立一门学科属性的逻辑也不够严密;对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的探讨离不开三个视角,即该学科属性的定位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追求,其知识基础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简单集合体,对该学科属性的追问最终要以解决人、组织和价值三大问题为依归。基于上述认识,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应选择兼顾理论与实践需要的中观理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研究武术价值功能的变化,进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武术价值,即武术文化的阐释由"博大精深"转向"简单易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层面均将武术与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体育法规,对大学生加强健康知识和武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由"回应"走向"自觉"的过程。从思想理论、知识伦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校本课程发展之源中的"回应"之由,校本课程发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发展层面上理应做出"回应","回应"为后来的"自觉"集聚能量,人员因素、学校文化与支持系统支撑起了"自觉"的基础。由"回应"走向"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发展提升理论、推进实践与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在发展中受惠于传统教育理论、西方教育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三大理论来源为教育理论提供了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研究传统,丰富了教育理论的表达方式,为研究中知识的增长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种"科学情境"或"科学氛围",以及在此情境与氛围的熏陶下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数学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与统一,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一个范畴,而实践作为人认识世界的方式,由于受传统教育与教学理论的影响和制约,长期被排斥在教学之外,导致教学上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以及实际应用欠缺,使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处在肤浅和片面的层面上,因而,当前我们提出"基础"课教育的实践教学时,我们就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大教学观的视角对实践教学进行认识与研究,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积极作用,完成其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使教学对象的"知、情、意"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长期受"唯科学化"倾向、"从属理论"、理论脱离实践、教研与科研分裂等现象的制约,需要探索出一条教育研究的新模式。对此,河北省开展了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此实验以县域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解决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综合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省、实验区两级项目管理体系为实验的工作模式。此项改革实验形成了县域教育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价值研究"系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是第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获批的教育部科研课题。本课题面向全国,鼓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均可向总课题组提出课题研究员的申报。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作为参与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本课题旨在通过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推动生命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本课题组拥有独立官方网站"中国生命教育网"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探讨的核心命题,而关于此命题的探讨又多局限在有关"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的争论中。这种提问方式忽视了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其价值指向和服务目标的人。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理论对人的价值,进而阐明"除指导价值以外,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此外,在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中,还应区分直接指导价值和间接指导价值并更多地关注后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思潮,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将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取中间路线的方法",以发展一个可以解释某个特定现象的概念和理论为目的。扎根理论方法也适应于教育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弥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力求教育的各个主体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能很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理论的"非专业性"与实践的"模糊性",主体性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