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前期,江西地主阶级追逐地租的欲望有增无减。围绕着分配问题,阶级与广大佃农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激烈,斗争的原因大致是佃农反对地主的夺佃、佃农急取永佃权、佃农要求减租、佃农反对交纳押租、预租以及反对地主的残酷镇压等几类型,其中,由地主阶级残酷镇压引起的佃农抗租起义,将清朝前期佃农抗租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使清朝的封建统治处于风雨遥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经济租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当使用经济租引起的福利损失,最后重点针对由稀缺资源引起的经济租的合理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代时取代“赁”成为主导词.现当代时期最终实现了对“赁”的替换。  相似文献   

4.
王倩 《华章》2012,(30)
有“社会减震器”和“安全网”之称的廉租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已完成了廉租房体制的建设,但就廉租房配租制度而言,目前依然存在配租对象覆盖面较窄、配租模式的选择不尽合理、配租标准尚不完善、配租供给与需求失衡以及配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地主收租组织"典于记"租册记载的松江青浦两县地租减免惯例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典于记"在松江青浦两县仍延续着清以来的地租减免惯例。具体有三种情况:一在农作物的年景收成上有所减免;二在农业的生产用地上有所减免;三在交纳地租的时间上有所减免。地租减免惯例在维持农村社会的经济生产秩序方面具有积极功能。具体说来:一是维护佃户再生产积极性;二是保证正常农业生产秩序;三是鼓励佃户及时交纳地租。  相似文献   

6.
有制度的存在就必然会存在“租”,“租”往往会导致寻租活动。我们要理性地认识这种现象,寻租活动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只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控制寻租活动必须从硬性的制度和软性的个人道德修养出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3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3部书中“租、赁、雇、觅”4 个词的意义和分布的描写和比较,揭示出“租”这一语义场中各成员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并提出一种汉语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其目的是确保我国的住房租赁关系稳定,让人们愿意选择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完善“长租房”法律制度,解决当前我国出租人随意解约、任意涨租等影响住房长租的问题,对承租人的权益实施倾斜保护,是承租人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郭万青 《中学历史教学》2006,(1):41-43,69,70
[专题解读]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迁:①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②西汉赋税制度:编户农民向封建国家交田租(土地税),交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将农民尽可能地固定在土地上,以确保封建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③北魏租调制: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④唐朝初期租庸调制:交纳定量的谷物,叫作“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除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而形成的垄断之外的一切垄断,都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是政府某些官员为追求权力收益最大化而介入市场并收取垄断权租所造成的垄断。目前这种垄断在我国的存在,严重地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鉴于此,我国反垄断政策的指向就不应该是政府干预市场,而应该是用法律约束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