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健康人如果再有一双炯炯有神、水灵灵的大眼睛,就显得格外有精神。一篇小评论,如果有一个准确、明快、新颖、有趣的标题,就会对读者和听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反过来,如果标题枯燥、呆板,或官腔、官调十足,就很难把读者的目光和听众的耳朵吸过来。制作评论标题,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如说明式、结论式、对比式、提问式等等,但都要力求贴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3.
面临报业改革的新形势,部分媒体提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应强调更加注重新闻图片的运用,以增加视觉冲击力,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一时间"如今已进入读图时代"呼声甚高.确实,以往部分媒体尤其是一些党报上大量形式单一的会议消息,以及冗长的中长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贴近读者的一大"障碍",在这种形势下,改变文字新闻报道形式迫在眉睫,比如运用"现场新闻"这种形式短小的新闻利器,便应更受文字记者重视,也就是说,大家应学会用眼睛"拍摄"新闻.  相似文献   

4.
唐代张彦远说:“颐恺之……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奔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曾经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丑俊本无关于要害,人物的生动逼真,恰好在眼睛上。”东晋画家颐恺之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轰动当时,影响后代。他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等,对中国  相似文献   

5.
本刊从第二期开辟《短新闻笔谈》的讨论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许多同志寄来了很有见地的文章,本期选登的几篇短文值得一读。希望大家继续结合自己的采编实践,对这一问题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写出更多更好的短新闻。  相似文献   

6.
高数里有一个关于"极限"的概念,无限接近但是不达到就可以看作是等于。就跟画圆一样,你永远不能画出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圆,只有无限接近那个最大值就是最好的圆。我们在3天3夜的时间里做完《风起中三角》这本书,是课题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里拧成一股绳,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完成的结果,发挥了最大潜能画完了这个圆。拿到书的时候,整个课题组成员的脸上都很欣慰,这样辛苦也值了。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我做的工作虽然微小,但还是从中得到一点感悟:编辑的工作更像是画"圆"。怎样把合适的素材聚集在这个圆里,如何取舍材料,如何统一规范,如何保证无限接近圆满,我认为要从如下几点入手:一、提高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8.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50年华诞庆典的盛大场面深深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报道这次盛事的新闻工作者,是离庆典最近的人群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现场的盛况,用自己的内心体味人民的喜悦,又用自己擅长的本领把祖国昌盛、民族强大的景象传播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些历史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是用怎样的职业眼光和工作方法来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在哥本哈根的街头拍到的,作画工具只是简单的彩色粉笔而已。地上的画让你怀疑眼睛~~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一家报纸刊登标题为“亲子鉴定显示:北京一成半爸爸替别人养子”的消息。单看这标题,让人瞠目结舌。我们由此获得的信息是:一成半的爸爸与自己的儿子毫无血缘关系。据统计,北京已登记常住人口加上户籍人口的数字突破1500万,而最高人口数量瞬间曾达到过1700万的峰值。由此推算,至少有150万人的婚姻有不安定的隐患。管中窥豹,由北京推及全中国,我们实在不能不担心与震惊于整个社会的亲子关系状况。然而,看罢新闻正文才发现,问题完全不是标题描述的那样。原来,这一成半的数字是来自进行亲子鉴定的结果比率。如此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委托…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凡小说、电影、电视、漫画中的记者形象,都少不了一副眼镜。或许是艺术家们以为记者从事文字工作用眼过度的缘故吧!其实不然,一个好的记者都有双好跟睛,那就是,他们对事物的视觉敏感不同一般的人,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事物中,通过观察,随时捕捉到歌颂生活、引导生活、针砭时弊、启迪人生的新闻。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之所以被称为“神笔”,就是因为她有一双“慧眼”。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她善于用眼睛捕捉到反映生活本质的东西,然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触笔反映之。观察,即用眼睛采访,不仅对了解事物的真相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表  相似文献   

14.
人之于物,有同好焉。比如我们做编辑的,喜欢好稿,就很有瘾,譬之于孩童喜欢糖果,女人喜欢时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的,喜爱是做好事情的基础。爱业,而后有敬业,而后有事业有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赏并倡扬编辑对于好稿的喜爱。 但凡事皆有度。爱固好,滥爱、嗜好成癖则不一定好。有时反而会被这“癖好”遮了双眼,蒙了理智,乱了方寸。最明显的例证,便是这些年对一些能产生“轰动效应”的通讯员来稿或“自然来稿”的处理:稿子题材大,主题新,事儿奇,写得巧,哈,几乎是妙不可言啦!于是编辑眼睛一亮,心花怒放,马上延揽入怀,如获至宝,迫  相似文献   

15.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曾形象地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还有人说“标题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精彩新闻”,这话一点不假。近来浏览各地报纸,发现有些新闻标题制作得十分精彩,有些标题就像一幅“画”一样,使人看过之后可以联想。这样的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得交通陷于瘫痪,情绪低落的旅客挤满了火车站。车站扩音器不断播报交通最新状况的声音与人群的嘈杂声混杂,几乎令人窒息——尽管吵闹的声音在火车站大厅内回响缭绕,然而我依然获得了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准确信息,甚至同时可以顺利地和一群同路人聊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刘峥麟 《新闻前哨》2010,(12):93-93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贬义的话,但也说明了这样一个常理: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在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今天,这话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事实之前,是新闻的“门面”,真有似眼睛之于人。从人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18.
《大河报》新闻标题制作的美,这是很多读者都公认的。除了上次笔者在《擦亮新闻的“眼睛”》(载《新闻三昧》2001年第9期)一文提及的外,下面,笔者仅就《大河报》在新闻标题制作方面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标题制作方面先声夺人是《大河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标题是一门艺术。读者在浏览报纸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是极为短促的,因此,标  相似文献   

19.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20.
由“眼睛风波”想起春晓据悉,前段时间,一些观众对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的片头产生误会,于是来信认定片头那双眼睛是演艺界某大腕的。由于那位大腕艺德欠缺,名声不好,引起观众强烈不满,要求撤换那双眼睛。其实这双美丽明亮的眼睛并非那位大腕儿的,而是青年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