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三段来分析和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及高超的表现手法,第一段汴京郊区农村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农舍如交响乐一般,点出了北宋当时的清明节特有的时间及特有的风俗,为全画拉开了序幕.第二段即虹桥段,也是全画最精彩的一段,矛盾曲折性的场面,使读者产生悬念.第三段通过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等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汴京繁荣之景象并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3.
"咻——"一阵晕眩袭来,上一秒还趴在课桌上打瞌睡的我,此时却置身于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发生了什么?周围的人们穿着长袍,路边的建筑古色古香,街边还有一条船来船往的大河!这是哪里?等等,这场景有点儿熟悉——这,这不是我刚刚在书中看过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吗?我竟然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里!  相似文献   

4.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传。——《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5.
国亡图逸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四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而流落民间,历尽劫难。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jí)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难(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lǔ)走宋徽宗、钦宗和大臣及后宫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  相似文献   

7.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在宋徽宗时期的翰林画院任职时画的。后来由宋徽宗题写画名并收藏。后金人攻陷汴京(今开封)之后,此画流落民间。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宰相严嵩听说此画在员外王振斋手中,便派总督王忏去买。王振斋惧怕严嵩的权势,但又舍不得将画卖给他,于是就请人临摹了一幅送给他。严嵩不知是假,在公开炫耀时被装裱过此画的师傅点破。严嵩恼羞成怒,以“欺相”之罪抓王振斋关于狱中,从王振斋口中得知真迹在其舅舅陆治手中,又利用权势获得此画,而王振斋却死于狱中。严嵩知道他以权势夺画的内幕王忏最明白,于是借王忏于雁门…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8厢120坊,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楼下有被称为"潜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释了在《清明上河图》流传史上两个影响颇广的未解之迷,即,瘦金五字签及双龙小印佚失之谜和该图在南宋时期有无摹本,刻本传世之谜.  相似文献   

10.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代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语嫣 《科技文萃》2005,(11):188-190
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忠实而详尽地反映800年前北宋汴河两岸百姓生活风情的<清明上河图>,宽25.8厘米,长534.7厘米,是徽宗宫廷画院张择端留给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杰作.此幅恢宏大气的无价之宝一问世,即被徽宗皇帝珍藏,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画上题写了画名--清明上河图.其后的800年风雨沧桑中,此画辗转于包括严嵩、毕沅、嘉庆、溥仪等权贵之手,现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相似文献   

12.
<正>看北宋长卷《清明上河图》,下面这些细节不能错过,否则就白看了。1.客店画面上有块"久住王员外家"的招牌,意为客店。"久住"是宋时旅店业的常用语,这家旅店大概是一个王姓富户开设的。北宋汴京流动人口繁多,自然客店如云。《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  相似文献   

13.
罗强 《课外阅读》2012,(20):8-9
孩子上初中后,青春期的叛逆一点点明显起来,也越来越倔犟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言听计从的小孩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什么事都要反其道而行之,爱好摇滚,衣服穿得花里胡哨,还  相似文献   

14.
一、解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是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知图意、识价值呢?一“、读进去”,知图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课文分三个部分介绍画面内容,可这样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史实 《科技文萃》2005,(11):186-188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淡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绘画表现的主题及绘画的题材范围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多数画家开始关注乡村生活,关注平常的社会风俗活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描绘民间习俗和城乡生活的风俗画精品。  相似文献   

18.
<正>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它时却给我以强大的震撼。一个画家居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古今中外唯有这位宋人张择端。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现在想来,我对它的痴迷与我对民俗兴趣的潜质分不开。  相似文献   

19.
《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 ,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明代的《清明上河图》造假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是大家必看的展馆之一。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巨大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