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英语教师教育的评价,远远滞后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对评价的要求,突出地表现在评价理念的落后性,评价内容的狭窄性,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方法的简单性和评价作用的局限性.建立与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不断提高,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完善传统的学年制和学分制及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呆滞性的需要。高校要实现学生学习制度、教学岗位责任制度、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机制、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校思想品德课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高校思想品德课评价制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课内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阐述高校体育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借鉴DNA双螺旋模型理论与实践经验,建构了高校体育课过程性评价的双螺旋支撑模型,促使教师的教学链和学生的学习链在过程性评价的助力作用下实现教学相长的螺旋协同化发展。基于双螺旋支撑模型,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实施方案,最终建构了“三维双螺旋”的高校体育课过程性评价体系,以期创建新型的体育学业评价观,推进高校体育课程考核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具有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与引导高中教育的双重价值。美国近年兴起的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使用电子交互平台,真实、全面、立体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展示学生进步过程和素养发展水平;它通过改变传统高中生成绩单做法,推动美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招生方式变革。借鉴美国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经验,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明确其育人价值,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学生学习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中的学生评价相结合,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几方面提出改革对策,以期促进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多元化评价改革的推进,形成性评价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形成性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形成性评价构成、教师形成性评价构成、形成性评价监控体系和形成性评价资料归档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体系结构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评价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有反馈功能,又有导向功能。过程性学习评价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调控、激励等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管,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动态推进。我们探索构建与现代汉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全面推进“N+1+1”过程性综合评价改革,从而达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当代知识论是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基于知识的多维价值性、个体境域性、动态建构性,课程评价改革需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倡导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以激励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出发,提出了通过实施高校学年水平能力测试、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期达到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导向性、矫正性等功能,而现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能适应学分制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自主权和选择权等特点.高校必须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进程中,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特别是文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知识为中心,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以课堂为中心,未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数字化教学利于优化课程的教学结构、能够突破教学的时空界限、便于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实现评价的发展功能,因而为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契机。高校课程教学的扬弃性创新改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教学设计上,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设计要求;教学方式上,兼顾传统与数字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评价上,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JAVA基础》课程中如何实施过程性成绩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深化形成性评价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教学环节中,已有的形成性价模式虽然方便记录管理,易于操作执行,但这种形式凝固的静态评价,容易忽略学生主体性及创造性,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整体学习过程的动态发展状况。进一步推进形成性评价深化改革,需要高校加大形成性评价宣传培训力度,更新教师及学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对形成性评价的重视程度;需要不断优化评价方式方法,丰富评价内容及评价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诊断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业水平,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改革高校课程考试方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未来一段时期高校需要面对的课题。高校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将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作为构建原则,将目标与标准、组织与制度、评价与反馈作为核心内容,严格遵循管理体系构建的各项规范要求,助推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的高校德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统一、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建议高校德育教师和德育管理者运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计算机化,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降低,而且课时数所占比重较少,重视传统实验而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应调整教学内容,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培养实验室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革现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统一构成升学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建立考试诚信制度。建立学科档案袋,实施任务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更充分地表现自己。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评价能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以及家长、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