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佛道德推理课程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佛道德推理课程是哈佛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七大部分之一,道德推理课程帮助学生接受较高的道德标准,以经典阅读和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西方伦理道德观念的建构,使学生具备作出合理的道德和政治选择能力.哈佛道德推理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课程建构方面的科学性,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主题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主题班队课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德育现场,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品格。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多地挖掘学生周围的道德难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系列道德难题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并形成需要的道德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面对繁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片面认识基本社情、国情,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思辨内容的选择、思辨情境的创设、课堂辩论的开展、思辨试题的训练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多个角度观察、探究、认知各类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原则以及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打造思辨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思辨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有思考价值的思辨点,架构有主题情境的思辨桥,创设有两难选择的思辨题,营造有宽松氛围的思辨场。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力是一种高质量思维活动过程,是思维的高阶形式,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质。所谓思辨力,是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作出科学解释与正确判断及合理选择,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生活的能力。七年级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学年,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和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重视学生参与、互动和思辨,积极引导学生站在各种角度认知、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思辨的广度,引旧链新、延伸思辨的深度,营造氛围、提升思辨的温度,发散创新、发展思辨的高度,拓展训练、增强思辨的持久度等五方面,分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严建斌 《甘肃教育》2023,(12):82-85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思辨型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敢于质疑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辨析题通常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通过呈现道德认知或价值判断误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误判断、分析说理,进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河南中考辨析题呈现形式灵活,选材角度多样,紧密贴近学生生活,直击学生思辨能力与道德成长,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承担育人价值的一种重要题型,具有强大、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岁月车轮滚滚向前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所思,给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所需,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惑,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增长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1.
正"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启蒙阶段,端正孩子的行为品德,有利于一生的成长。小学生的道德难题属于德育的范畴,我校在德育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以学生生活中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抓手,实施养正教育,激发学生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促使每一位孩子具有正直的心灵、正派的行为、正确的认知。最近,我校在五年级(1)班开展了第一次道德难题思辨活动,思辨活动的故事是科尔伯格著名案例。该案例讲述欧洲一位妇女患了罕见的癌症,只有本镇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能救她。但药剂师索价2000美元,是成本的10倍。她的丈夫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思辨情境是培育思辨能力的土壤,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挑战性情境;紧扣核心概念,创设针对性情境;促进自我总结,创设反思性情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已经不断深入小学课堂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核心素养教育已经备受关注。目前,小学德育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思辨教育方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德育凸显其重要性。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注重学生法律与道德意识的培养,注重他们思辨能力的提升,让他们的智慧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面对价值变迁和价值多元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德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关切,其中以世俗化的道德课为专门德育课程.“道德课”是柏林于2006年开设的一门中学必修课,它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世界观中立的理性反思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该课程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的道德教育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晓芳 《教师》2021,(9):65-6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从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指出培养批判性思维力的方法是对学生理智品德的培养和两难问题的思辨,提出通过学会宽容和培养自信提升学生的理智品德,同时还探讨了两难问题中批判性思维形成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刘薇 《知识文库》2023,(5):79-81
<正>引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正确处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可见,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判断,又要选择,而这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支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指引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学习共同体理念,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内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提出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想象力对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学生的道德冷漠、道德失范、道德行为失当等问题,都与道德想象力的缺失或弱化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是提升德育效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路径.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这本课程,其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小学生道德想象力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正>思辨是通过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解决问题、形成决策或结论的能力。思辨能力决定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多元选择。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顺应高考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营造氛围,利于思辨思辨能力是在良性沟通与对话中培养起来的。在沟通与对话中消除不良因素的干扰,提高思辨能力,这是培养思辨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的环境,这一变化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道德选择能力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道德选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几个方面,谈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力争使学生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