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稍有教学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看了学生的数学或物理作业,大抵能知道老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而看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则多半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学生的语文作业多半与教师的“教什么”无关。  相似文献   

2.
“自助餐式”作业是作业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彰显学生主体性,助推学生身心发展的法宝。教学时,教师把握作业改革时机,按照教学先后顺序,设计前置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生成“自助大餐”。对于“自助餐式”作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辅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巩固,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式班的“静”指学生“独立作业”,“动”指的是教师“直接教学”。直接教学.就是教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直接授课。独立作业,就是教师在某个年级直接教学前对其他年级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独立完成。两者妥善安排.合理搭配一教学工怍才能和谐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张丰 《浙江教学研究》2010,(2):12-13,16
我们以“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替代“课堂教学”一词,以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研学促教,引导教师真正研究学生,研究学习机制。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的操作要素有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必须作业和生成性学习指导。“简明而充分”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回家作业练习或者巩固提升,而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先在家通过观看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变先“教”为先“学”,而后的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的“教”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对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蒋铭国 《江西教育》2023,(15):20-21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飞速更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智慧作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数字产业化的具体体现。“智慧作业”通过互联网、基于大数据、应用新技术打造教育新生态,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智慧作业”是基于“赣教云”平台,指向学生发展的新样态,那么“名师课堂”则是指向教师成长的时空对话。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两条腿”,数字经济背景下“赣教云”平台能够为教育充分赋能。  相似文献   

7.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  相似文献   

8.
<正>“双减”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遵循“以终为始”的工作方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双减”,去突围课后服务,去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一、变“教课堂”为“习课堂”,配套作业课内完成,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双减”要落实,核心还是要着力课堂改革。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配套作业课后做、家庭作业校外做,这些顽瘴痼疾永远不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反转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教师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通过学生练习或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来完成作业或解决学习疑难.本文就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探索,以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须从学生立场出发,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关注作业的目标性、层次性和多元性,提升作业创设能力。依托教学主题,明确作业目标,构建立体地理课堂;依托核心素养,设计分层作业,以“组合套餐”的形式对作业进行分层;依托学生兴趣,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多角度多方面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传统教学是满堂灌、满堂练的“教与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控制着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陷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和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苦”并不能换来教与学的“甜”。那么能否创造出“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理性思考,以期建立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许峻山  雷盛年 《甘肃教育》2023,(18):105-108
当前,增效减负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必选项,反映出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的共同期望。“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增效减负效果凸显,学生学科作业数量得到合理控制,作业质量逐步提高。以小学数学学科增效减负为例,立足课前、课堂、作业和学生特点,通过课前集中备课、课前预习设计,为增效减负奠定基础;通过优化课堂时间、优化课堂手段、优化课堂学生反馈,提高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作业分层、作业实践,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看世界,逐步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数学课堂增效减负策略,提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又称“双减”政策)(国务院,2021)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向课堂提出更高要求。在学校层面的减负必须抓住课堂,而实现的唯一途径便是增效[1]。教师在多元互动课堂将原本的“教”变为“导”,调动和增强教、学双方探索性和主动性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增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学生作业减负。  相似文献   

14.
杨宝生 《辅导员》2009,(14):60-61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单体“教论”,基于这种“教论”的作业也逐渐异化为教师“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这时,作业评价也就自然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问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这些都很不利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更多的是关注教师自身的能力。新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容忽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交往互动、思维发展等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从而获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教学生会学,以期达到“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之目的,把预习引进课堂,学生自学,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如何?教师的点拔引导、同学们的议论修正、学生的质疑问难,无不需要帮助解决……这就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预习自读——议论释疑——修正练习。  相似文献   

17.
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思想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良乡二小采取了两项措施。一项措施是“五转变、四带进”。“五转变”是指教师强制性管理为主转变为和谐、民主、平等的管理为主;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师问生答为主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为主;“一刀切”作业、书面作业为主转变为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为主;教师演示为主转变为学生操作为主。“四带进”是指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业是连接每节数学课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相关;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但能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数学作业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主渠道。然而,在贯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致力于研究的是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教育方式,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等问题。这些问题当然应引起重视,但亦不容忽视数学作业设置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的状况 ,应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 ,为抓单科成绩 ,一些教师抢占自习课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大搞“题海战术” ,课内损失课外补。哪一学科教师布置作业多、压得紧、手段“辣” ,学生就得先做哪科作业。教师相互效仿 ,学生苦不堪言 ,常以相互照抄应付作业。教师批阅大量作业 ,并不能反馈教与学的真实效果。课堂上教师讲授多 ,学生缺少思考、理解和想像的余地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活力。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根深蒂固形成“惯性” ,大都靠机械记忆 ,何谈…  相似文献   

20.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